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资管新规征言 打破刚兑对风险定价的扭曲

2017-11-20 07:36:3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上周,资管行业迎来重磅消息,一行三会联合外管局就规范行业监管公开征言。细读文件不难发现,新规,尤其是打破刚兑,如果完全落实,资管行业游戏规则将很大意义上实现重构。通过金融这个心脏,除银行、信托、互金平台等受到直接影响外,新规也将随着金融血液的流动,逐渐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比如A股市场。

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最直观的影响,今后投资时再也不能简单以“收益率高低论英雄”,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这看上去有些残酷,但长期来说,将逐步排空积累在金融体系内部的“地雷”,为大家营造一个安全理性的投资环境。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贾运可

刚性兑付,被资管业内称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未来,这一问题有望根治,扭曲的风险定价机制有望“复位”。

11月17日,一行三会联合外管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要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指出,资产管理人以较高的收益或者保本保息的承诺吸引资金,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到期无法还本付息,对金融市场稳定构成威胁。评级机构东方金诚评级副总监俞春江也表示,打破刚性兑付,让金融机构不再承担本不应该承担的风险,有助于抑制金融体系外的风险快速向金融体系传染,这将拆除金融体系埋了多年的“地雷”。

刚兑扭曲市场定价机制

曹凤岐指出,资管业务相对来说算是新兴行业,各大金融部门都在开疆拓土,创新发行理财产品,资管业务发展很快,但问题也比较突出。

比如,部分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中,通过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等方式,将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的债权或股权项目上,以寻求收益最大化。产品到期能否兑付依赖于机构的不断发行能力,一旦难以募集到后续资金,便可能发生流动性紧张,并通过产品链条向对接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传导。如果产品层层嵌套,杠杆效应将不断放大,造成流动性风险扩散。

记者注意到,此次意见稿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意见稿指出,存在以下行为的视为刚性兑付:一、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二、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三、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四、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