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债市后期走势 市场仍存分歧

2017-11-20 07:16:3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内部因素交织

除了外部因素,多重内部因素交织使得债市持续承压。

首先是资金面。11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总体中性,尽管近几日开展了大额净投放,但受到缴税和发债缴款等因素影响,资金面维持紧平衡。临近11月中旬,受到企业缴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影响,流动性压力再度上升。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能够稳定市场的配置盘力量要远弱于交易盘。”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一般来说,银行吸收存款、投放贷款、赚存贷差,资产配置顺序是先贷款后利率债,配置利率债也主要是为了实现流动性管理,交易盘占比不大。

然而,今年以来信贷增速不弱,经济韧性比预期要好。李奇霖认为,如果经济好、实体经济回报率高,则可以承受更高的融资成本。如果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更加旺盛,进而会导致信贷增多,相对来说,债券的配置盘额度就少了,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会水涨船高。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10月份信贷增速总体平稳,存款增速却继续超预期下降,银行“缺钱”是债市超跌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从上市银行三季报中也能得到印证。8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仅为2%,远低于2016年末7.8%的年均增速。其中,更有3家银行在三季度末的存款总额低于去年年报数据,这意味着今年可能迎来负增长。4大国有银行和邮储银行存款增速仍然较高,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在此形势下,货币市场利率上行,大大降低了银行同业负债的冲动。

近期,监管层密集表态也再度强化了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信号,市场仍然在等待相关政策落地。因此,李奇霖认为,由于不了解或看不清监管未来的方向与力度如何,投资者会对不确定性抱有恐慌感,在操作上会更加谨慎。

预期仍存分歧

对于债市后期的走势,目前市场预期仍然分化。

在公开市场“削峰填谷”的操作之下,市场仍然看不到资金面松动的信号。进入11月份,公开市场净投放量虽然有所放大,但在10月份财政存款超预期大增、财政支出同比转负的背景下,公开市场加码投放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出现了调整,而是出于平抑流动性波动的需要。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