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财政部动刀 PPP前途堪忧?

2017-11-19 07:16:1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对于资本金穿透,在薛涛看来,就是要追查PPP中项目的资本金来源,不能是借债,不能是固定的回报。

  薛涛给记者分析,为什么进行资本金穿透,首先避免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其次便是防止社会资本方的资本金全是借款,没有达到共担风险的目的,甚至会从客观上带来套工程利润提前走人的现象。

  来自PPP监管部门的人士则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资本金穿透主要是针对资本金不能用债务资金。PPP主要依靠未来的收益,而不是将资本金虚化。这样可以打破重工程轻运营的结局,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运营期间出现问题。“资本金穿透管理可以有效的去杠杆,降低企业负债,可以迫使金融机构投资PPP,一是获得投资利息回报,其次是获得股权回报,也就是运营利润回报,还可以获得资产溢价的增值回报。若是PPP项目出现问题,可以用资本金来有效延缓时间,给政府和社会资本寻找到解决公共服务的途径和方法。这样PPP的速度肯定会降下来,但是质量肯定上去。”上述来自PPP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

  王毅还公开指出,地方政府方面,过于重视融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而轻视长效机制的塑造;过于重视短期投资效果,而轻视长期风险防范。社会资本方面,注重短期利益而轻视长期运营,“项目建好就拿钱、项目落地就走人”。中介组织方面,PPP刚刚起步,中介组织经验不足,对PPP相关法律、制度、税收等还在逐步熟悉的过程当中,“在干中学、边干边学”。中介市场缺乏行业自律和政府有效监管,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王毅表示,财政部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来推动PPP工作:第一、从单纯关注项目落地数量,向关注项目规范性转变。第二、从重视增量项目,向更加重视存量项目转变。第三、从关注短期效益,向关注中长期效益转变。第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以PPP模式“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发展。

  据悉,未来财政部将会继续出台规范PPP的相关政策。比如:强化10%的支出红线,强化两评(财政可承受能力和物有所值评价)并且将建立完善的PPP支出监测体系。

  2017年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未来三年价格机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其中提出,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价格调整机制,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

  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认为,新阶段的政策越来越清晰,未来PPP从数量上讲,总量高峰期已经过了,每年地方政府推出的PPP项目,2017年应该是一个高峰,以后数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了。从2014年到现在起飞阶段,有些不规范的地方,接下来会越来越规范,从行业上讲不是公共服务的项目,风险分配不合理、运作不规范的、不接受上级政府监管的项目被清除出项目库。政府付费的这扇门越关越紧,价格进行调整,使用者付费的项目会增加。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