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公募基金迎2.0时代 外资遭遇人才“瓶颈”

2017-11-16 06:51:1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分析人士认为,自第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建立,外资在华开展公募业务并非一帆风顺,15年来部分外资在与内资磨合后退出,外资将来行动可能更为谨慎。

吸引人才面临挑战

此番开放之后,外资更为谨慎的原因或许还与不断升级的人才挑战相关。

近日,金生(化名)离开了服务13年的新加坡资管机构到国内一家基金公司。13年前,金生从国内排名前列的券商跳到前东家。谈及职业选择,金生说,年轻时希望多学东西。外资运营规范,起薪高,是当时年轻人追逐的选择,但眼下外资的光环正在退去。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人来说,外资买方的升迁机遇和薪酬激励远不及内资券商。

马晖洪表示,投资比例放开之后,外资在华运营基金公司成败与否,人才是关键因素。眼下外资机构的确将招揽、培养懂中国市场的人才提上议程。

惠理集团中国业务主管余小波表示,包括QFII在内的外资机构正在推进人才本土化进程,招揽本土人才操刀A股市场投资。

尽管外资已张开臂膀拥抱本土人才,但能否吸引到优质的人才尚不确定。金生告诉记者,对于内资基金公司的中层或者高层,基于文化差异,外资的薪酬机制考虑,跳槽进入外资机构的可能性较低。

与此同时,海通国际、工银国际、建信国际等中资海外分支却在近几年在香港招聘储备了大量的人才。随着中资海外机构的发展,外资在华运营基金业务的挑战再添一层。

中国市场重要性提升

公募开放2.0时代,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成为资管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华开展公募业务是资管机构逃避不了的挑战。

为提升收益,资管机构进军作为新兴市场中最大经济体的中国只是早晚的问题。专门为外资资管在华展业提供咨询服务的位于上海的Z-Ben Advisors称,如果要提升资管规模,毫无疑问,全球资管机构应该拓展在中国的业务。Willis Towers Watson最近发布的全球资管行业报告显示,中国资管机构总规模占比仍然较低,但过去5年其增速全球第一。纽约某资管机构中国区总裁说,此前外资在华机构的主要职能是销售。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凸显,目前国际资管机构的投研正在向中国转移。

王群航表示,现有内资主导合资基金公司,外资增加持股比例的可能性较小。业内人士表示外资或许借道小型公募,掌握控股权之后,谋求独立运营。不过目前国内实力雄厚的银行、券商均已获得基金牌照,外资即便获得控股权,在当前的公募格局下,可以预见未来竞争压力较大。但马晖洪认为,外资在分散投资组合上相较内资同行更有优势,或可吸引部分机构资金青睐。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