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业内人士争抢新三板专户也巨亏

2017-11-15 07:31:3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江月

2017年11月13日,新三板做市指数盘中跌破1000点基准点、最低报999.18点,创下历史新低。这一天,距离2015年4月10日的历史最高点2673.17点正好过去了948天。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新三板市场经历了从宾客如云到门可罗雀的巨大转变,相关产品也随之体验了冰火两重天。其中,就包括数目可观的公募新三板专户和基金子公司的新三板产品。

临近岁末,正是当年的“爆款”——2年半及3年期新三板产品的集中到期日,今年连续出现的新三板专户兑付危机,则成为了这一类产品处境的缩影,令人不胜唏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回过头看,其实不难发现这一结果的必然性,只是当时整个市场都陷在一种类似狂欢的氛围当中,没人顾得上跳出来看一眼。

正如一位基金公司高管所言,新三板的投资过程就是一堂最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可以看出来投资者还是不理性的,其中甚至包括很多公募和券商从业人员。不过经历了这一次,很多人可能以后就明白了,市场疯狂的时候千万别轻易跟风。”

真实的新三板投资经历:从火爆到哑火

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的数据显示,2015年挂牌企业数量达到5129家,而2014年仅为1572家,增幅高达230%。也就是说,2015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近300家公司挂牌。

纵观新三板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全国扩容和做市商制度的推出正好与A股大牛市的节奏一致。彼时A股沪深300指数用5个月的时间上涨了近50%,而新三板做市指数则在2015年4月连创新高。就像一位上市券商人士告诉我们的,当时新三板公司一天股价就能翻几倍,“投资机构都被这样的利好点燃了”。

上述基金公司高管本身也有着丰富的新三板投资经验,谈起新三板投资曾经的盛况,他仍然觉得历历在目,“2014年底、2015年初时周围人在新三板压根拿不到项目,因为公募基金比较规矩,投资之前都要做完整的尽调、财务沟通。但有一些私募、股权公司上午看项目、下午聊完、晚上就拿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市场是处在一个近乎疯狂的状态。”

机构投资者热情高涨,一些满足资金要求、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个人投资者也不甘落后。上述券商人士就透露,那时候通过券商配新三板,可以“找一些比较熟悉的朋友先垫付500万元、收几万块钱的资金成本,给投资者把户开了,然后投资者自己就可以在里面买卖了”。他强调这样操作的关系必须得硬,“不硬不会帮忙,因为每天找的人太多了。”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