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海虹控股主业连亏9年 被中字头接管

2017-11-14 08:35: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股价暴跌致大股东濒临爆仓

海虹控股是一家大健康领域内的上市公司,因为独特的PBM(药品福利管理)概念,公司市值在2015年大牛市中,曾经攀升至725亿元的历史最高位,5月10日停牌时仍有224亿元。

5月9日,海虹控股股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跌停。次日,海虹控股股价再度放量跌停,连续两个交易日公司市值蒸发53亿元。

实际上,自2016年11月11日至今,海虹控股的股价一路下挫,已经从59.5元/股的高位下跌至停牌时的24.93元/股,股价遭到腰斩。仅2017年5月8日至10日,三个交易日就累计下跌21.53%。

面对暴跌的股价,海虹控股终于坐不住了。海虹控股5月11日发布公告称,经申请,公司股票于5月11日上午开市起停牌,成为首家因连续大跌而特停的上市公司,备受市场关注。

海虹控股申请特停背后的动机并不单纯。

记者注意到,海虹控股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处于非常高的水平,3月2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公告日,大股东中海恒持有该公司股票共计2.49亿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27.74%,中海恒质押该公司股票总计2.13亿股,占其所持该公司股票的85.54%,占公司股份总额的23.73%。

按照行业惯例,在进行股权质押时,券商一般对主板股票取4折质押率,以股价的160%作为警戒线水平,以股价的140%作为平仓线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股价如果继续暴跌将有可能引发海虹控股大股东爆仓风险。此外,海虹控股还有大量的融资盘。截至5月9日,融资余额为29.63亿元,排名两市第21位。

5月16日,海虹控股自查结束,按照规定应该复牌,但是却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理由继续停牌。

通过“卖子”等扮靓业绩

在股市上缓过一口气的海虹控股,业绩并没有多大起色。

海虹控股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17年1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下降23.99%;医药商业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81.4%,医药商业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38.18%,公司每股收益为-0.17元。

不过,海虹控股1.68亿出售广东海虹股权,成功抓住了救命稻草。而这一幕在过去9年内不断上演。

自2009年以来的9年时间里,每年年末将至,海虹控股即会出售子公司股权、股票等资产,甚至通过减值准备转回,以及资金占用费等名目实现突如其来的盈利,每年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惊险一跃”。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