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李亚鹏留下的“坑” 阳光100多久才能爬出(独家调查)

2017-11-06 08:50: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这个李亚鹏希望通过奢华府系别墅来成为他和朋友们聚集处的项目,在规划变道后,公众人物和艺术家们不见踪影,婚纱摄影照相馆成了最多的存在,不收门票的小镇成了婚纱照外景的绝佳去处。以至于当记者以游客身份计划前往时被出租车司机一再劝阻,因为在他们眼中,雪山小镇算不上景点,只有拍婚纱照才过来。

零星的人流量让雪山小镇颇为冷清,在这里,工作人员比游客多成了常态。

一位雪山小镇的首批租户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无奈,原本被李亚鹏规划打动的他在投入80万元后才发现回本遥遥无期。在其看来,最初的定位错位是雪山小镇沦落今日现状的根本原因,毕竟在旅游城市打造昂贵的住房别墅并不现实。

2013年雪山小镇项目启动时对外的官方报价是公寓1.6万元/平方米,别墅则超2万元/平方米。彼时丽江的月均收入不过2000元,上海的平均房价才2.5万元/平方米,即便李亚鹏极力发动,明星的势能依然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销售难题。

市场的冷遇,回款的无力,形成恶性循环,将雪山小镇吞噬其中。

然而,《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雪山小镇项目的失利或许不仅仅是战略定位的失误,其极为混乱而随意的财务管理也为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

与此同时,与雪山小镇项目因资金问题施工难以继续形成对比的是,李亚鹏个人的辗转腾挪。

内控不足

迅速增资扩股后的雪山公司,像一个暴富时代的缩影,纷纷繁繁,闹闹哄哄。在知情人士看来,其管理短板暴露无遗,时而“挥霍无度”,时而“放任自流”。

“那几年的雪山公司,财大气粗得很。”一位雪山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告诉记者。

2011年到2015年期间,李亚鹏控制的雪山公司日常经营中出现大额现金收付,且内部审批流程简单,这一点被后来的审计公司单独提出并质疑。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