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险企鏖战开门红:“年金+万能”双主险打头阵

2017-10-30 09:15: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该精算师称,要以保单上标明的保额金额(12.1万元)来比较,这个数字大大低于投保人总计缴纳的201万元保费金额。在精算师看来,这样的产品性价比并不高。

再来看第二个评判标准,如果初期现金价值远远小于保费,意味着投保人拿到的回报率很低。根据产品推介,第6个保险单周年日,投保人每年按保额的30%领取生存金,即每年至少可领取3.6万元,活多久领多久。然而,生存金3.6万/201万=1.71%,如此低的回报率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通胀率,投保人的受益部分很有限。

精算师建议,在购买“开门红”产品时,千万不能盲目地被推销员变着花样的推销方式所迷惑。必须要计算清楚回报率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通胀风险,不能只看“返还金额”的多少以及中途的一些小收益。3年交201万元保费,返还低于200万元不足为奇,返还若高于200万才值得一看。不到2%的回报率,还不如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开门红”怪圈如何破

“开门红”销售潮可谓来势汹汹,此前因手续费过高而一度被冷落的银保渠道也在等待这场盛宴。

沪上某银行工作人员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银保渠道还没正式拿到险企开门红产品资料,但是一些保险公司已经进行了产品推介,比如,有公司可能会主打两年期产品,额度紧张。”

一位高级经济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一段时间,监管顺应做大市场的目的,对“开门红”等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并未多加限制。然而,从去年底开始,监管的约束和导向开始起作用。不过,鉴于居民金融知识有限,大多数客户还处于一种盲目被业务员以所谓的高回报营销,买了一堆自己都看不懂的、用不上的所谓保险理财产品。这种粗放式的销售对企业自身以及客户而言其实都不好。

从消费者受益角度看,“开门红”销售争议越来越大;从险企自身角度看,如果投资能力不高,承诺给客户的高回报率就会让企业承压。为了圈收保费,盲目进行粗放的“开门红”、“降息提价潮”等促销行为,肯定会增加负债端的压力和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

上述高级经济师认为,如何引导公司从保护消费者以及从客户角度出发,利用其金融科技能力,开发涵盖信息技术、在线和线下平台的金融保险服务生态圈,提供广泛的金融保险服务和产品及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专家咨询服务,才能走出“开门红”怪圈。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