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多路资本蜂拥抢食上市公司信用贷

2017-10-28 07:30:5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股权质押新规出台不到两个月,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火爆初现,各路资本加入争抢业务的大军,拼放款速度、打价格战等手段统统使了出来。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不少银行、券商等机构都加大了信用贷业务投入力度,一些民间自有资金、资管产品同样积极参与。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有较严格的风控措施,但在激烈拼抢之下,信用贷风险有可能积聚,不容忽视。

资金蜂拥而至

“请问贵公司需要信用借款吗?我们专做上市公司信用贷,手续简单、放款快,明保暗保都可操作,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一场论坛的茶歇间隙,深圳某资管公司商务经理王文(化名)抓紧时间与在场的企业人士交换名片、介绍信用贷产品。

这是王文本周参加的第五场活动。10月以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跑各种会议、论坛,借机搭讪上市公司负责人,期望拉到业务。不过,“即使每天累得精疲力尽,这个月还没开张。”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9月8日股权质押新规出台之后,市场普遍预计,信用贷将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替代股权质押的新融资方式。不少机构盯上了这块蛋糕,王文所在的资管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此前主要做资金摆账、过桥等业务,看到信用贷市场有望爆发,果断将主要精力投入其中,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需要借贷的大股东增多了,但可以放款的机构也猛增。”王文很无奈,大家都加大了拼抢力度。“以前是僧少粥少,现在是粥多僧更多,并没有比过去好多少。”

对于这一点,华南某券商机构部负责人胡明(化名)深有感触,“银行、信托公司和券商都加大了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的拓展力度,不少民资也杀入其中,竞争非常激烈。”以他所在的证券公司为例,此前主做股权质押的人员已有一半以上被抽调去做信用贷业务。

“民资此前参与上市公司信用贷都比较谨慎,一是因为股权质押盛行时信用贷业务本来就少,二是资金成本比不过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胡明说,对一些民资来讲,以前可谓是捡漏,有一单做一单;现在还是捡漏,抢到一单做一单。

价格战打起来

通常来讲,信用贷的业务流程是,先找到有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然后资金方立项评议并进行尽职调查,再设计交易结构、签订合同协议等,最后打款。其中,对于融资方来说,放款速度和额度、资金来源和成本往往是影响交易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