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民币一改此前贬值趋势,走出一波稳中有升的行情。适逢“8·11”汇改两周年之际,人民币单月升值幅度更是创下了区间新高。而进入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势有所加强,甚至有和美元脱钩的迹象,至中下旬才出现高位调整。本轮人民币升值是阶段性反弹还是趋势性上升?升值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人民币市场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关系是怎样的?未来人民币汇率运行区间又将如何演绎?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本轮人民币升值主因
是调控政策和外部因素的积累与结合
国际收支与资本流动变化推动了年初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国际收支影响外汇供求关系。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外汇供大于求,本币将面临升值压力,反之则相反。2004年后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明显扩大,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7·21”汇改下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1%,从而释放了部分升值压力。此后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处于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双顺差”格局。2015年,我国出现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首次国际收支逆差,其中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扩大至4853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呈现出了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一顺一逆”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经济放缓下资本外流压力。而“8·11”汇改则集中释放了人民币贬值压力。今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再次形成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双顺差”格局,人民币遂转向升值,这说明国际收支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汇率波动。
从银行体系跨境资金流动的视角上看,2017年以来,中国跨境资金外流压力的确逐步缓解。2017年1-7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同比下降63%,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逆差同比下降47%。外汇占款降幅由2016年底前后的月均3000多亿元,降至2017年7月的46亿元。而占银行代客结售汇比重较大的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扩大是跨境资金外流放缓的主要原因。2017年1-7月,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1380.9亿美元,同比增长48.9%。而服务贸易结售汇逆差小幅下降也有助于跨境资金流动形势的改善,2017年1-7月,服务贸易结售汇逆差1559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5.6%。资本和金融账户项下结售汇逆差收窄是跨境资金流动回稳向好的重要因素,2017年1-7月,资本和金融账户项下结售汇逆差336.7亿美元,同比下降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