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京津冀生态一体化强势推进

2017-10-10 10:52:5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京津冀生态一体化强势推进

新华社记者倪元锦、张华迎、齐雷杰

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土的整体修复,深度推进大气治理。

复绿矿山 涵养水源

鸟儿的啼唱取代了开山采石的轰鸣,烟尘弥漫的空气变得清爽,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创面披上“绿装”……这是生活在天津市蓟州区城北大兴峪矿区周边群众的感触。

蓟州区启动“矿山复绿”工程,投资28亿元,为天津市石矿、东后子峪、渔山等8处废弃矿区修复山体创面超过330万平方米。

华北地下水漏斗区的“锅底”——河北省衡水市,日前传来好消息,经过3年治理,其深层地下水的水位埋深持续回升。2014年,河北省启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已覆盖9市115县,目前试点区浅层地下水的埋深下降速率减缓,深层地下水的埋深止跌回升。

天津市水务局陈晓虎说,近年来,天津市开采地下水逐年减少,由此,大幅度、波动性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在北京,南水北调工程,让水资源战略储备获得改善。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安君介绍,江水进京两年多,北京市地下水共压采约2.5亿方,逐步减缓了下降趋势。2015年末,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与2014年末基本持平,仅下降0.09米;2016年末,平原区地下水的埋深比2015年末回升0.52米。

直面大气污染治理

煤炭仍然是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的首要来源。数据显示,京津冀年消耗燃煤约4亿吨,其中北京燃煤消耗量已降至1000万吨以下,全市优质能源占比超过80%,但对河北省而言,大约80%的能源消耗来自煤炭。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PM2.5主要来自工业和民用,其中冬季民用污染占比超过50%,最主要就是“散煤燃烧”的贡献。

由此,“禁煤区”建设和推进“散煤清洁化”,成为三地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缩影。

2014年8月,北京发布“禁燃区规划”,提出2020年位于市中心的城六区全面禁燃。

南蔡村镇位于北京、天津、廊坊“金三角”地带,今年采暖季这里将告别散煤取暖和炊事。南蔡村地处的天津市武清区,今年将有19.98万户村民告别煤炭。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