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申万宏源“垃圾债”事件残局难解

2017-10-10 08:37:5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券商违规承销 审计化负为盈 基金“代理”认购

  申万宏源“垃圾债”事件?残局难解

  文章导读: 一个垃圾债是如何通过层层包装摇身变为承诺保本保息、收益率达11.5%的理财产品的?本该把关的券商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又是如何唱起了“双簧”?

  视觉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 上海报道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9期)

  9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去年本刊报道的《收益11.5%的理财产品缘何成了违约“垃圾债”?》(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2期)事件中,由申万公司承销的债券涉嫌存在窝案犯罪,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

  截至2017年9月23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已对边某(申万宏源承销该债券的项目负责人,投案自首)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边某在中恒通债券业务中非法收受中恒通主要负责人150万元贿赂,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决有期徒刑2年6个月,没收违法所得。边某对该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另外,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及直接责任人员杨某等4人涉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目前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中恒通公司主要负责人卢某等3人涉嫌欺诈发行债券罪,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过程中。

  上述事件涉案金额共计约1.3亿元,个人投资人方先生筹集的3000万元,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共投资1亿元。

  一个垃圾债是如何通过层层包装摇身变为承诺保本保息、收益率达11.5%的理财产品的?本该把关的券商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又是如何唱起了“双簧”?

  券商与审计唱“双簧”:营收数额虚构近4倍,利润化负为盈

  9月21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对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涉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开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现场旁听了该案。

  经查,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制作的中恒通公司审计报告与中恒通公司在税务部门备案的报税材料及财务报表载明的财务数据存在严重差异,营业收入数额虚构近4倍,将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化负为盈,涉嫌单位犯罪。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的中恒通债券现场负责人陈某供述:“若不调整中恒通财务数据,没有投资者会购买该债券。”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