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前最后一日,央行火速宣布将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这无疑是一个边际利好的政策,特别是在降准呼声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但综合各方分析来看,此项政策是对既有政策的升级而非额外降准,释放的增量流动性应当有限,且远水难解近渴,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在货币政策取向未现调整的情况下,流动性难以彻底摆脱“不松不紧”的状态;就月内来看,缴税、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同业存单滚动发行及基金流动性管理新规或将是资金面要面临的“四道坎”,资金面波动难免,总体仍将呈现紧平衡态势。
“半遮面”的降准
历经“千呼万唤”之后,降准政策“始出来”,但依旧是“半遮面”。
9月30日,央行宣布,决定统一对符合普惠金融条件的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央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上述措施将从2018年起实施。
与先前市场对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解读有所不同的是,这项政策是对既有定向降准政策的调整和优化,而非额外的“定向降准”。央行明确表示,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是对已有针对“三农”、小微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
与既有定向降准政策相比,新的政策主要有两处重要调整:一是拓宽了信贷考核范围。在既有的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基础上,进一步将定向降准考核范围拓展到“普惠金融领域”,新增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贷款等。二是“标准”有所降低,老标准下,第一档“三农”或小微贷款增量需占到15%,第二档“三农”或小微贷款余额占30%,且增量占50%;新标准下,第一档普惠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为1.5%,第二档是普惠贷款余额或增量占10%。综合来看,不仅作为分子项的贷款从“三农”和小微贷款拓宽至“普惠金融”,且占比要求降低,从而使更多的机构有望享受到定向降准。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按现有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