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投资真热还是“虚火”? 投资仍是小众行为

2017-10-09 02:31:53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在资金方面,有数据显示,美国有关人工智能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出现在1999年,2012年为爆发期拐点。中国第一笔人工智能风险投资出现在2005年,2013年进入爆发期。从融资金额来看,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投资额约为635亿元,能占到全球的33%,仅次于美国的51%。然而,从融资数量来看,2016年一共发生投资案例9124笔、涉及7449亿元,而根据公开信息,人工智能的投资案例仅100多起,相较仍是“小众”行为。

人工智能基金数量占比并无优势

根据盛世方舟搜集到的一手数据,自2016年下半年至今,前来募资的基金当中,投资领域包含“人工智能”的基金数量占比约为10%;包含“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的基金数量占比约为24%。相比之下,覆盖文化娱乐领域的基金占比约为19%,覆盖医疗领域的基金占比约为27%,覆盖消费领域的基金占比约为22%。从投资领域看,较为专注的人工智能+垂直行业的基金数量占比约为14%。汽车、医疗和制造相关基金数量相近,汽车产业和医疗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占比均超过40%。

通过观察已经布局和正在募资的人工智能相关基金,盛世方舟把活跃的投资方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投资机构(VC&PE),如真格、红杉、IDG、创新工场等,这些机构从2012年开始布局,通常天使轮单笔投资规模在数百万美元,偏爱海归。另一类是产业投资方,包括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医疗、制造、汽车、消费等传统行业的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它们通过自有资金,但更多的是通过发起产业基金,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前期布局,旨在于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或希望找到创新动力帮助完成业务升级或转型,跟上时代步伐。

张建中表示,一项新技术或商业模式,一旦被某一家企业或者个人拥有,其他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而人工智能恰恰是开放的,它的研发不是一个高门槛或是高投入的东西,但计算力确实是高收入的保障,因为比的是速度和准确度。

应用层仍存较大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领域对创业者要求非常高。很多是全球顶尖高校院所学术背景较强的技术大牛,或出身国内产业巨头的有技术背景连续创业的老司机。”谢作强说,而且对投资人的要求也非常高,需要专注该领域的投资人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储备,并要能与技术来源(科研院所、高校)和应用产业(产业投资方或顾问)进行良好合作。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