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没有国家信用担保的比特币 比美发卡还不靠谱

2017-10-02 14:41: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关停比特币交易平台在短时间内已重塑了全球比特币市场。就在交易者们忙于转场之际,一个更大的议题却在发酵。《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稍早报道,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已相继开始讨论发行具有法律依据的数字货币,因为各国央行存在一种危机感:如果比特币等以惊人的速度普及,那么在资金结算服务等领域,本国货币的存在感将下降,未来势必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这番话里信息量不小:第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所谓“虚拟货币”真能挤压现行货币流通,对属于国家主权范畴的货币发行权构成挑战?第二,不久之后我们是不是要使用虚拟货币来进行日常消费?

要看清这些问题,还得把“比特币”做个拆分,“比特”先放在一边,看看“币”到底意味着什么。

  

  资料图片

   货币是怎么来的

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人们借助货币从市场上换取自己的所需。千百年来,黄金和白银是人类从实践中找到的最适合充当交换媒介的物品。然而今天人们最熟悉的还是纸币。一张纸能够让人相信它有价值,根源还是在于它的背后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

如果把这种信用发挥作用的过程举个形象点的例子,那么可以理解为,比如政府从一个人手上借走100公斤黄金,并写下一张以政府名义借债的欠条。随后这位欠条的拥有者发现,他直接用欠条就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购买商品,同时还可以用来缴税。

在这里,欠条能够流通是因为市场中的所有人都相信,不管将它交换到谁手上,最终只要拿着它找到政府,都可以换回100公斤黄金。而政府偿还这张欠条的能力是有国家税收、国家强制力等措施来保障的。

与此同时,这张欠条还可以用来缴税,也就是说当它通过税收渠道回到国家财政中,这个小纸条就完成了从政府手中发出、再回到政府手中的流通闭环。

真实的历史中,这张欠条就是国家最初发行的国债,并最终演变成为了今天的纸币。人类社会,也从最初的实物货币时代迈入了信用货币时代。

如今,世界上无论货币的名称、形态如何变化,最根本的原型就是两种:拥有实际价值的黄金和白银,以及由国家强制力做担保的纸币。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