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入篮”一周年 人民币国际化更上层楼

2017-09-30 10:47:5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从去年12月“深港通”落地,到今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上线,丰富的人民币产品和通畅的投资渠道吸引全球资金涌入。一幅绚丽的人民币投资市场拼图日益完整。

“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国际上官方认可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有助于稳步推动境外机构对人民币需求上升,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8月份,海外资金借道沪股通和深股通的北向净流入资金合计达280.28亿元,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825.67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且连续数月保持正增长。

随着汇率和市场机制的全方位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征途徐徐展开。

  汇率市场化加速

过去一年里,人民币汇率运行经历了阶段性起伏,又在制度创新中企稳反弹,实现了更富弹性的双向波动。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截至今年6月,人民币已是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占比1.9%)、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约有56个境外央行和货币当局在中国境内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并纳入其外汇储备。

这背后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密不可分。多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大大增强: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上涨幅度达4.98%,与SDR货币篮子中的货币对美元上涨幅度接近。与此同时,日内波幅进一步扩大,今年多次日内波幅超过1%。

“加入SDR一年来,人民币无论是日间还是阶段性的汇率弹性都显著增加,人民币正大踏步地迈向实现汇率清洁浮动。”外汇分析师李刘阳表示。

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在原有“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之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引导市场预期和稳定汇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未来走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人民币汇率会更具弹性,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随着人民币汇率水平趋于均衡,市场环境转向中性,央行在9月初适时调整了外汇相关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降为零,并取消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的穿透式管理。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