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刷脸”的世界,你的“脸”保险吗?

2017-09-28 07:07: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与指纹识别不同,面部变化的复杂度较高,因此当用户面部发生了部分变化,如满脸胡子的用户刮掉了胡子,面容ID会要求用户重新输入密码后,更新学习新的面容,但如果面貌特征不相似的人输入了密码,面容ID则不会自动学习。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每一项技术都有利弊。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做出完美的平衡才是市场最需要的技术。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项技术都不能单独承担起保卫信息安全的重任,未来各项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而脸部识别技术无疑会成为重要的加分项。

第三方应用过度收集数据用户隐私风险大增

人脸识别技术能否给行业带来改变?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移动互联网中新的应用场景层出不穷,但其背后的隐私和数据保护,已经成为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迫在眉睫的要务。从整体移动终端市场来看,应用领域数据滥用的情况十分突出。第三方应用对于个人信息过度收集、隐秘收集和诱骗收集的情况日渐增多。

苹果公司表示,这项技术苹果公司已研究多年,目前面容ID技术将用于验证解锁、支付验证和第三方应用中,其中的深感技术还可以在增强现实(AR)中使用,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日前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360互联网安全中心、DCCI(互联网第三方研究机构)就移动终端安全问题,发布了我国首份手机安全生态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手机暴露在各种系统漏洞、恶意软件的威胁中,无数恶意软件、电信诈骗不断挑战用户的安全意识,而各种隐藏的系统漏洞对用户的手机安全影响巨大。这当中,安卓系统已经成为手机系统安全的重灾区。

报告显示,手机应用中越权和滥用用户数据的情况十分严重。其中,非游戏类应用在2017年越权获取“通话记录”的情况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直播类应用获取各种隐私权限增加,越权获取用户“位置信息”“联系人信息”的情况均比前一年高出一倍以上。

苹果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很多好的技术不断涌现,但好的体验并不一定需要牺牲用户的隐私。

“用户的数据即使脱敏后,例如将个体数据做了聚合和随机化处理,传输时还是会增加用户个人数据暴露的风险,”上述负责人说,因此应用一定要考虑平衡用户的隐私和使用体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