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上证综指进入盘整阶段,其间振幅仅有50点,同时量能也开始萎缩,市场观望氛围加重。随着经济数据边际转弱,资源股资金逐步撤离,资金转向房地产、汽车等消费类板块。
供给驱动逻辑弱化
三季度行政去产能、环保督查成为驱动资源股上行的关键力量,市场核心矛盾在于供给,而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前提在于需求端的平稳。PMI新订单指数反映内需情况,7月、8月新订单指数分别收于52.8、53.1,两者均处扩张区间。新订单的平稳加深了供给主导的可靠性,9月上旬之前资源股易涨难跌。但随着宏观数据陆续公布,更多的声音开始质疑需求失速的可能,尽管也有观点认为经济下行与环保限产有关,但毋庸置疑的是,供给驱动原材料上行的逻辑全面弱化,从近一周大宗商品市场表现来看,需求端的萎靡开始反映至商品价格中。
那么资源股走势是否会一蹶不振,我们认为尚未到悲观的时刻,市场的核心分歧取决于环保限产与需求萎缩的博弈。从现有公布的2+26城市冬季限产方案来看,环保力度史无前例,如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供给出清的逻辑难以证伪。部分行业如钢铁板块,其吨钢利润仍保持在绝对高位,行政去产能限制相关板块下行的空间。因而在供暖季之前,资源股会有压力,但不代表后续完全没有机会。
资金加码消费板块
资源股走弱之后,资金开始寻觅新的投资机会。历史经验来看,经济下行阶段新兴成长或是大消费板块具备超额收益,背后逻辑在于上述板块与周期相关性小。从近一周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板块领跑市场,资金在加码大消费,而为什么此次资金没有选择新兴成长板块?
对于新兴成长板块,当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盈利底部尚未确认,中报数据显示新兴成长板块净利润增速仍未见底,近期中枢的抬升更多受益于市场偏好的改善,一个例证是8月之后创业板高PE个股跑赢低PE个股。在经济数据转弱之后,偏好层面的不确定性限制了新兴成长板块的反弹空间。二是与近期IPO过会加快有关,近两周IPO过会数量升至15只,此外本周审核频率升至三次。新兴成长板块作为与次新股相关性较大的板块,IPO审核加快也会对其形成压制。在前期盈利盘累积的情况下,资金继续加码创业板的意愿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