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机构业务受阻 公募去定制化或重归零售

2017-09-20 07:57:2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当“机构化”仍在大行其道之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有部分基金公司已开始悄悄把重心转向零售业务。

“我们今年年初开始重点做散户。”近日,一位大型基金公司机构业务部的人士张浩(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去年和前年公司主攻机构业务,但今年随着市场和监管的变化,业务重点开始转向零售。”

机构化的主流地位

9月19日,一位华南的基金经理表示:“我们现在还是主攻机构业务,因为散户要渠道强才能做,这跟公司背景有关。做机构业务主要是不用太花精力和资源,比较省事。”

另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我们还是按原来的方式开展业务,机构业务为主。”

从目前来看,机构业务占据公募基金的大头。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52%。

事实上,这一形势自两年前已形成。2015年,机构业务异军突起,自此开启了机构业务黄金时代,迅速取代了零售业务的统治地位。

公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资产占比升至56.86%,首次替代个人投资者获得公募基金市场的投资主体地位。

到2016年6月底,共有7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的机构份额整体占比超过50%,其中41家管理人机构份额占比超过70%,15家管理人的机构份额占比超过90%,嘉合基金、浙商基金等7家公司旗下基金机构占比甚至达到97%。

为什么机构业务盛行?张浩告诉记者,零售有代理的成本,要收尾随佣金,而机构业务没有广告费,没有尾随佣金。此外,机构业务规模大,有的一单机构业务就上百亿规模,尽管费率低,但绝对收入高。

从规模上来看,自2015年起多数基金公司规模都靠机构客户支撑,基金公司的资源配置是围绕机构客户,而不再是零售客户。

重归“零售化”?

不过,张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其公司业务风向转了。

“我们今年年初开始重点做散户。”张浩说,“现在基金公司花更多精力在散户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基金公司回归“零售”的背景是,去年机构投资的一些基金出现了流动性风险,部分基金在去年的债灾中吃了亏。

债基是机构投资最多的基金品种。而Wind数据显示,2016年仅有554只债券型基金(A、B、C类分开计算)有收益,占比30%,剩下的70%债基陷入亏损。2016年机构投资对固收类基金预期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甚至有的为5%,然而当年仅有58只基金的收益率达到4%,占比仅3%。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