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最大两融纠纷仲裁将开庭 中信建投回归A股路上或“踩雷”

2017-09-11 07:13:4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梳理中信建投招股说明书发现,2016年,周氏夫妇与其两次对簿公堂,最终因为管辖权争议而未有结果。记者从当事人处了解到,周氏夫妇此前还与中信建投在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进行过调解,但对于对方给出的补偿金额,周先生认为“与损失相比差距过大”,调解就此告吹。

不论结果如何,这宗纠纷或许都将迎来一个实质性结果。袁军律师告诉记者,进入仲裁程序,本身也是此前诉讼时法院的裁定。

旗下基金公司曾受处分

这宗仲裁不是中信建投方面今年唯一的麻烦事。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报道,今年4月份,中国平安(601318,SH)、兴业银行(601166,SH)盘中出现的“闪崩”,原因在于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基金)旗下多个专户产品集中卖出“砸盘”。

中信建投公告显示,中信建投基金作为其附属公司,因为上述事件遭到上交所的纪律处分,相关证券账户被限制交易一个月。

这一处分过后发生的一段小插曲,“阴差阳错”地与周氏夫妇的事情搭上了边。

今年7月14日,中信建投基金发布了一份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公告,这家一度违规的基金公司新上任的基金管理人督察长为原北京证监局主任科员张乐久。

巧合的是,周氏夫妇此前曾试图向北京证监局举报中信建投,当时与其对接的机构监管一处工作人员也名为“张乐久”。对此,北京证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构监管一处确实曾有名为张乐久的工作人员,且机构监管一处确实负责总部位于北京的券商监管事务。

周氏夫妇认为,纠纷之所以长时间拖延,并最终要花费高昂费用进入仲裁,与北京证监局当时只处罚了王某个人不无关系,这令周氏夫妇感到不解。按照他们和其律师的理解,被处罚的职员的行为被定义为个人行为,而不是职务行为是难以理解的。

仅员工个人被处罚,中信建投相当于暂时避开了两融纠纷给其A股上市埋下的雷。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最近36个月内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将面临丧失IPO资格。

因对员工个人的处罚结果没有涉及中信建投方面的责任,在袁军看来,中信建投在仲裁中可能用这一结果作为仲裁理由。对此,记者多次联系中信建投方面,但未能获得回应。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