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基金子公司跳出“舒适区” 银行系大手笔增资

2017-09-08 09:17:0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李洁雪 深圳报道

基金子公司新规的效力正在渗透。

增资成为首步,转型在所难免。然而,要打破原有通道业务形成的舒适空间,必然是痛苦的,规模缩水、人员流动、资本金匮乏等都将成为制约子公司转型的因素。

但变革意味着变化,这场新式卡位战中,孰进孰退皆有可能。

增资潮涌

自净资本新规实施以来,子公司增资已经成为潮流。

2016年至今,包括兴业财富、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融通资本、上海浦银安盛、汇添富资管、富国资管、华夏资本、工银瑞信投资、建信投资、首誉光控资产等多家基金子公司都已经实施了注资行动,此外还有多家基金子公司正酝酿增资。

不过,即便增资成为众多公司的选择,但股东方在支持力度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别。前述提到的多家已经进行增资的基金子公司中,背靠“大树”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工银瑞信投资今年4月将资本金由2亿元增至12亿元;建信资本在今年5月从5000万元增至10.5亿元,堪称大手笔。

而多数子公司仅选择将资本金增至1亿元,而这才达到新规要求的最低标准线。

8月30日,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培训视频会。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超在合规培训上指出了当前证券行业的四大风险。

事实上,去年实施净资本监管的基金子公司仍是风险中净资本缺口的重点领域。按照新的规定,基金子公司净资本缺口仍然存在,同时基金子公司项偿付风险仍然比较大。

沪上一位基金子公司总经理赵琳(化名)向记者坦言,“自净资本新规实施后,我们公司的管理规模就一直在下降,目前已降到700多亿,预计未来9个月内将继续逐步降低。虽然我们也会增资,但增资金额其实也很有限,预计在1.4亿左右,这并不能满足大规模开展业务的需要,而股东的投资必须考虑回报水平。”

相对而言,实力雄厚的大型基金公司或特殊背景例如银行系公募旗下的子公司,在增资方面有着更多积极性。

华南一位公募基金副总经理张宸(化名)向记者表示,“对于很多大基金公司而言,对子公司增资是必然的选择。我们公司目前也在酝酿增资,因为我们子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靠前,没有理由也不可能放弃这块市场。虽然未来子公司的回报率可能大概率不如之前,但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