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毅达实控人“空悬”被指有隐情

2017-09-04 08:46:0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长江商报消息依靠子公司盈利,营收暴增近17倍遭董监高质疑,“隐匿式易主”长达15个月

□本报记者 黄聪

一份扭亏的半年报,对公司而言本是喜事,然而却因遭到董监高的弃权表态,从而引发监管层的关注。

8月30日晚间,中毅达发布公告表示,上交所要求公司核实并披露上河建筑专项审计的进展情况和预计完成时间,以及深圳乾源等相关方、公司董事会至今未能落实监管要求,披露公司实际控制权变更等相关重要信息的原因等。

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毅达已无主15个月,实控人迟迟未公布。资产管理分析师刘广文认为,上市公司实控人不敢“冒泡”,背后或有不可告人秘密。

1亿价格质押上河建筑51%股权

好事变坏事,用这句话来形容此时的中毅达,或许最为贴切。

8月27日晚间,中毅达发布2017年度半年报。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1667.16%;净利润为117.36万元,同比实现扭亏。

半年报中,中毅达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大幅提升,均因为合并了福建上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上河建筑”)的收入。上河建筑上半年净利润为2506.57万元。

然而,这样一份靓丽的中报,却遭到了董监高的弃权表态。

同时,就投出弃权票,相关董监高给出了涉及公司运营情况的多项原因,上交所对此要求公司核实并披露上河建筑专项审计的进展情况和预计完成时间、1亿元流动资金借款的具体用途以及2016年度报告中的错误情况对2017年半年报的影响。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至2016年,上河建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07.76万元和3051.31万元和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72.25万元、456万元和6953.28万元。上河建筑如同打了鸡血一样援助着中毅达。

中毅达2015年因业绩不佳亏损650万元,而2016年前三季度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如果继续下去,中毅达铁定“披星戴帽”。正是有了上河建筑的贡献,中毅达的2016年年报业绩实现了翻盘。

作为中毅达盈利的“中流砥柱”,上河建筑反而被质押出去。2017年4月25日,中毅达发布公告称,将上河建筑51%股权作为质押,向深圳市彼岸大道拾捌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借款不超过1亿元的一年期流动资金,年利率10%。

中毅达同时承诺,如果借款逾期,未按约定履行其债务,拾捌号投资有权直接变现福建上河51%股权以实现债权。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