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互联网金融监管周年:882家平台退出 留下的怎么玩?

2017-08-29 12:10:2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重拳监管之下,互联网金融别开生面,焕发生机。

距离2016年8月24日互联网金融整顿风暴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一年前,多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为网贷平台划出“十三条红线”。据网贷之家的相关统计,这一年里,上至国家部委、下至地方协会,共累计出台近60份行业监管自律文件,涵盖了专项整治、银行存管、备案登记、信息披露、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规制了“金交模式”“信保模式”“集合计划”等业务模式,下架了“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配资贷”等系列产品。

过去这一年,“爆发式增长”“跑路”逐渐离互联网金融远去,“降息”“合规”“理性”等成为关键词。《暂行办法》发布至今,网贷平台按照监管要求,走上了加速整改合规的道路,也有不少平台自知无法符合最新监管要求,选择退出。数据显示,一年以来,有882家平台退出网贷行业。泡沫散去,风光看似不再,“二八定律”显现,但同时,目前存在的互金平台,开始朝着“小额、普惠”的方向转型,力求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而小微金融诸如车贷、消费信贷等,逐渐成为网贷行业的主流业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行业人均借款金额为7.7万元,相比去年8月的14.1万元下降近一倍。而在资金存管方面,截至2017年7月底,正式上线存管系统(直接存管或银行直连)的平台有271家,占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总数的17.6%;已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并正在对接系统的平台至少有162家。

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过去的一年,网贷行业处于一种“合规竞跑”的状态,针对监管要求,各家网贷平台在各方面不断完善着自身的合规性,而无法完成“合规”的企业将不得不退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2007年网络借贷平台模式(P2P)引入国内算起,到今年正好十年,如果说行业的前十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那么,至少从监管层的定位而言,如今的中国网贷行业正在进入“回归本源”的阶段。

网贷是中国创新故事的缩影。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创新成为这个国家的时代主旋律。层出不穷的颠覆式创新不断重新塑造中国人的生活,吃穿住行、饮食男女、财富管理……另一方面,汹涌而至的创新潮又提出了一个原始的问题:在这场变革中,政府监管到底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是否如很多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以为的,有形的手一旦出现就是原罪?答案是否定的。自2007年肇始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令P2P等领域野蛮生长、泥沙俱下,无监控或者少监管之下,e租宝、泛亚、快鹿等项目接连发生问题,一众经济学家也因站台落得狼狈收场,各类金融风险导致社会不稳定现象频频出现。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