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拒收现金被指“违法” “无现金”前景几何

2017-08-04 10:17:0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上述律师称,商家可以提倡大家减少纸币的使用,鼓励环保,但是直接拒收现金肯定是有问题。而且监管会表明坚决的态度,捍卫法定货币的地位。“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对消费者也不公平,虽然年轻人对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很熟悉,但像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去馒头店买东西,没有微信,还不让人吃饭吗?”

对于拒收人民币现金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鹞表示,比如去购物,如果商家正好没有零钞了另当别论,但商家在有条件接受纸币的条件下不接受纸币,要求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就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因为《条例》第二条写明,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现阶段,数字货币还没出来,手机、支付工具里的钱,只是人民币的电子化符号。”赵鹞说,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的钞票进入商业银行体系,相当于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再通过货币创造的方式,衍生出更多流通中的货币,由M0到M2,但不能说M2可以脱离M0独立存在。

  疑问2 拒收现金应受到何种责罚?

如果商家出现拒收现金的行为,应该由谁监管呢?

前述律师表示,按照法律规定,人民币的发行和监管归于中国人民银行,拒收现金的行为也应由央行监管。“不要现金,也就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事。对商家拒收有没有处罚、会不会有罚款之类的,目前还没有看到。”

“我们国家关于这块的法律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是2000年制定的,现在过去17年了,可能有些规定不是很适用现在的情况。”赵鹞表示。

赵鹞介绍称,《条例》出台时,涉及的罚则主要是伪钞,当时面临的主要风险可能是这个方面,因为当时银行卡都不是很普及,没有考虑到现在所出现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有些规定不适用现在的情况,就认为这个规定是无效的。”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条例》共有8条罚则,主要涉及故意损毁人民币、制造假币、以及拒兑残缺污损人民币等。并未涉及该《条例》第三条规定的拒收问题。

  ■ 观点

  当下现金仍具备一定必要性

2017年年初以来,“无现金”社会引起热议,一些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也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推动无现金消费。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