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贾晋京:这只是前奏,美联储加息或引发全球流动性战争

2017-06-16 17:24:08    中新经纬  参与评论()人

作者 贾晋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刘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6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75%—1%调升至1%—1.25%,同时宣布将在今年开启实施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

时隔3个月,美联储再度加息,既在市场意料之中,却又不同寻常。因为此次利率调整,背后凸显出美联储政策与经济基本面脱节的现象。

失灵的“泰勒规则”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放弃货币数量管控的方式,开始以调整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1993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 泰勒根据美国的实际数据,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规则”来解析美联储的利率决策机制,把利率的确定和失业率、通货膨胀绑定在了一起,具体表现为,如果通货膨胀过高,那么必须升高利率,如果失业率过高,那么应该降低利率。

从美国劳工部公布的5月非农报告来看,5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13.8万人,市场预期为增加18.2万人,远远低于市场的预期。不过,美国5月份失业率进一步下降至4.3%,为近10年新低,劳动参与率也继续下降0.2个百分点至62.7%,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寻找工作。

与此同时,受汽油和新车等产品价格的影响,美国PCE物价指标在触及五年最高水平后出现回落。3月核心PCE同比仅增长1.6%,明显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

面对差强人意的就业数据和不及目标的通胀率,美联储依然提速加息周期,过去分析美联储政策导向的“泰勒规则”已经失灵,我们需从美国经济基本面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出发,寻求一个合理的答案。

美联储的“生意经”

理论上来说,金融条件应该作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枢纽管道。而事实是在美联储加息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屡创新低。这也意味着即便没有加息,实体经济借贷成本下降、宏观金融条件宽松已成大势所趋。

过往美联储加息时,长期利率也会上升,金融条件会趋紧。此次加息,美联储的政策导向与华尔街的反应却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背道而驰,通过加息和缩表试图进一步释放“流动性”,营造宽松的金融条件。如何解释美联储与市场的脱节,我们应当先从美联储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切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