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草根经济”如何蜕变?——江西千亿产业南康家具蹲点观察

2017-06-16 17:20:02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不靠海、不沿边,缺乏木材资源,却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实木家具生产基地,国内约每3张实木床就有一张产自这里。

“拎包生产”、联盟设计、智能制造,萌发于一家一户的“草根经济”悄然蜕变,全区家具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记者蹲点调研发现,偏居江西赣南老区的南康创新发展,传统家具产业得以快速转型升级。

港口建在“家门口”

走进江西赣州市南康区的赣州港,只见一辆辆叉车、巨大的龙门塔吊繁忙作业,一批批进口木材在这里落地,家具从这里“飞”向世界。

4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全区家具多而不强,家具企业5000多家,年产值仅为243亿元;同时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严重,企业大多是用铁棚临时搭建的简陋厂房。

南康区民营企业管理局局长龙伟说:“更致命的是企业生产成本高企,南康林木资源匮乏,进口木材要从沿海港口运进来,很多从业人员认为南康家具产业走不远、做不大。”

南康区总人口近90万,从事家具产业的从业人员达40多万,可以说,家具产业不仅关乎本地经济发展,更关系着很多人的就业。

面对压力,南康决定首先打通进出口通道,向海外要市场。2014年10月,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开工建设,3个月后运营,实现进境木材口岸无需开箱查验。

2016年,“赣州港”正式开通,这是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个内陆口岸。南康与欧洲的来往运输时间从过去的45天降至15天,每立方米木材进口综合成本减少900元。

创新引领产业转型

走进南康区家具产业园,只见一排排标准化厂房宽敞整洁。

“从入驻到生产,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江西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申飞说,入驻标准厂房缓解企业的投资压力,还提升了消防安全条件,企业生产环境焕然一新。

去年南康区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家具产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标准厂房建设,让企业“拎包入驻”“拎包生产”,推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今年,全区标准厂房面积将建成400万平方米。

“要实现转型升级,南康家具产业必须走靠研发设计的新路。”南康区委书记徐兵说。

为提高企业研发意识,南康建立“互联网+家具制造”行业云平台,组建南康设计师联盟,汇聚家具行业优秀设计机构30余家,设计师60多名;同时引进多家研发机构与3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