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今年年经济规模可达300亿~500亿(3)

2017-06-16 15:49:45    工人日报  参与评论()人

乔齐是一家女装品牌的创始人,入驻“在行”。牛牛刚入职场时,就曾向乔齐咨询如何穿衣搭配。“她会先对我的身体数据进行测量,然后给出穿衣建议,包括购买哪些品牌的衣服。”牛牛的这次咨询不过200元左右,完全是“物超所值”。如今,乔齐的一次咨询费用是900元。

打开率就如收视率一样,成为内容创业者头上悬着的一把刀

在过去一年间,在资本、玩家、消费者齐齐涌入知识付费市场的同时,该领域存在的某些隐忧也不容忽视。打开率就如收视率一样,成为内容创业者头上悬着的一把刀。

牛牛订阅的“得到”大咖栏目中,有坚持听下来、有听一阵子就没再听、也有几乎没有打开的。牛牛还购买了33场知乎live,大多控制在30元以内,关注内容涵盖游泳、旅行、摄影、艺术、心理学、投资多个方面。知乎live就像一个“知识超市”,内容极为庞杂。

雷文涛认为,如果在内容的基础上,还能提供服务,用户可能会产生更强的付费意愿。“比方说他做不到的事情,以前这一块知识对他来说很重要,但他就是学不下去,你有办法让他学完,这种知识本身能学到他也愿意付费,行为的改变也会有付费的意愿。”

在前分答公关总监崔书馨看来,“知识付费产品的致命弱点决定了超市模式无路可走”。原因是因为知识付费产品无形化,定价无法体系化,服务无法标准化,以及知识付费产品需求并非刚需。

牛牛订阅了“得到”的某一专栏,却发现栏目内容,与该作者在别的场合的分享相较来说,“没有多大的突破,还不如看他出版的书,看他成熟的文章、课程。”为此,她几乎再也没有打开这一栏目。这揭示了内容创业者始终不变的焦虑,内容如何为继?

“知识付费最大的坑就是没有持续内容的生产能力。”财经作家吴晓波有一档付费音频节目《每天听见吴晓波》,在知识变现领域有着自我见解,“只有踏踏实实地把内容做好,做一个可以持续生产内容的人,内容做得好了,才会得到用户的转发,转发后就会带来新的用户,这是一个持久的工作。”

即便如此,市场红利显现、资本蓬勃进入,还会有下一个类似高晓松的大咖加入知识付费的阵营。本报记者 陈俊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