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小麦收获进度已超七成。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今年的“三夏”不同以往,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新特点:信息技术被充分运用,麦秸利用有了新方式,夏收服务更加规范、专业……让我们跟着记者的脚步,去看看今年“三夏”新变化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眼下的黄淮海主产区,上百万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追逐着成熟的麦浪,由南向北推进大规模跨区机收。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小麦收获进度已超七成。记者采访发现,“信息三夏”“绿色三夏”“质量三夏”成为今年“三夏”麦收的突出亮点。跨区机收作业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使得我国的夏收面貌今非昔比。
信息“三夏”——
农机手用上“滴滴”
农民戳下手机屏幕,收割机就会按时开进自家麦田,作业数据则实时出现在手机上。收割机出了问题,农机手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实现一键报修,很快会有服务人员上门维修……“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在河北藁城参加跨区麦收的山东潍坊农机手耿亮说,往年每到麦收季节,自己带着收割机四处迁移,通过熟人介绍等途径寻找客户,机器利用率不充分。而一些种植大户的小麦面积大、收获集中,却难及时找到合适数量的收割机。“如今,利用农机企业开发的手机客户端,能提前匹配订单,大家都不再发愁了。”
耿亮所说的客户端是农机企业雷沃重工与e田科技今年联合推出的智能物联网平台,为种植户和机手提供及时的信息匹配。像“滴滴打车”一样,由种植户免费发布需求信息,农机手来“抢单”,种植户根据农机手的作业情况进行筛选,还能彼此联系商谈价格。双方协商好后还需要签署电子合同,并支付保证金,以确保供需双方的利益。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河南省通过互联网及手机客户端实现供需高效对接服务面积2200万亩,比去年提高了3成以上。
机具本身的智能化也是新趋势。我国7成以上的小麦收割机由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周元说,今年在部分机型上配备了“金匣子”智能感应系统。收割机的发动机转速、内部脱粒状态等运行信息,可传递到千里之外的信息中心,一旦有异常数据,系统会第一时间向机手发出预警信息。通过遍布全国各地收割机上安装的“金匣子”,可以清楚掌握全国各地小麦收割机分布情况、作业进度、粮食产量、机收价格、供求信息、天气交通等重要数据,从而构建起“收割机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