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王剑辉:“入指”实质利好有限 外资难成A股活水(2)

2017-06-03 01:06:51    中新经纬  参与评论()人

今年的反馈显示,停牌问题显著改善,但5.3%的占比仍然是全球最高;核心关切仍然是资本流动限制(20%的汇出额度限制)和行政审批要求,指数公司认为交易所对产品的审批权在新兴市场国家中绝无仅有,极有可能影响到机构投资者基于指数开发和管理相关金融工具,影响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效率。而这些要求在当前金融行业监管从严的环境下很难得到满足。

另外,人民币汇率也可能成为外资机构与指数公司新的关注点。过去一年多来,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价格累计贬值了2470个基点,跌幅最大时超过4480基点,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全球SWIFT支付体系中人民币的使用占比由2015年的2.8%下降至今年4月的1.6%,国际化进程有所放慢。而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所采取的管制措施也可能成为话题。

入不入指无需过分关切

从以上分析看来,今年再次“被拒”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普通投资者既不必过于失望,也无须担心A股市场会借题发挥、再度探底。MSCI新兴市场指数创建于1988年。当时韩国和台湾早已成为“亚洲四小龙”而受到世人瞩目;但是直到1992年和1996年它们才被部分纳入指数,此后又分别用了6年和10年时间才被完全纳入。A股市场规模巨大,环境复杂,制度安排与其他新兴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外资机构和指数公司的谨慎态度也不足为怪;假以时日,境外投资者最终会发现并需要A股的独特配置及投资价值。经过几次挫折后,国内投资者对于“入指”的期望值也在降低;2016年5月23日至6月23日指数公司评估期间,上证综指不跌反涨2.35%。由于当前市场并未像2015年年中时处于泡沫状态,相关利空难以造成显著冲击。

事实上,即使今年得以幸运过关,入指的实质性利好作用也较为有限。今年早些时候,指数公司推出了一个迷你版的“入指”建议,将A股在MSCI中国指数和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由3.7%和1.0%下调至1.8%和0.5%,被选公司由448家减少至169家;按照当前新兴市场指数1.5万亿美元的规模推算,仅能吸引75亿美元新增资金;这其中还未考虑外资增加对A股的直接投资,同时相应减少通过其他渠道对A股的原有投资等因素。在行业配置方面,迷你版建议提高了消费、地产、公用和通讯等行业占比2-4个百分点,将金融、工业、原材料和医疗健康等大市值行业的占比下调了1-3个百分点,“入指”对于大盘的提升作用也相应减弱。(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王剑辉,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行业趋势和市场策略,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证券业协会和深交所奖项。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