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大豆油供需矛盾尚待解决 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粮油生产

2017-05-31 17:53:47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国内油料作物产量仅能满足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的35%左右,其余要依赖进口。针对这一状况,有哪些破解的思路——

用科技创新助力我国粮油生产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在老百姓餐桌上,食用油几乎是离不开的必需品。然而,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油料作物产量仅能满足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的35%左右,其余要依赖进口。这一状况对我国粮油安全提出了挑战。正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陈萌山日前所言,“不仅‘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油瓶子’也不能攥在别人手上”。攥紧百姓“油瓶子”,有哪些破解的思路?

大豆油供需矛盾尚待解决

大豆油一直是国人食用油消费的第一主力。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进口大豆8391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总量的6.6倍。

为何要进口这么多大豆?陈萌山介绍,在我国,大豆的用途包括饲料、大豆油、食用豆制品等。仅植物油而言,消费量越来越大,就带动了大豆需求增长。国产大豆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只能依靠进口。

大豆属于低产作物,亩产量增长有限且经济收益不高,国内农民种植热情不高。而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跨国粮商占有优势。大豆由此成为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大宗农产品。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两年来,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016年大豆产量止跌回升,但单产、品质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突破,据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最新展望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大豆产量增长大约为10.6%,供需矛盾仍将继续存在。

替代油料中菜籽油潜力最大

“食用油自给率必须稳定在40%以上,才能确保我国在非常时期的基本生活供应,同时维护国际价格稳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长期研究我国油料作物,他认为,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战略,40%是必须坚守的“红线”,既然大豆产量短期难以大幅提升,就必须从其他国产油料中寻找突破。

除了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籽油等均在我国食用油消费中占有一部分市场,对于哪种国产油料更具有发展前景,陈萌山有这样的分析:在国内现有耕地资源约束下,花生、芝麻等夏季油料作物的种植规模将很难大幅度增加,油茶、橄榄、油棕等木本油料的投产周期长、采摘机械化难度大,因此,增产前景都不够理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