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多地频现蔬菜滞销 折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迫切(2)

2017-05-27 17:50:24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之所以一直没跟超市对接上,是因为我们希望有个保底价,就是价格高了按高价走,价格低了按保底价走,但超市又不愿保底,怕价格太低、赔钱。”赵金海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像包菜这样的蔬菜种植分散,农民凭借经验或者即使有一些信息也很难判断出市场种植面积和未来供需状况。

记者调查发现,种植结构单一、信息不畅、农超对接困难等老问题依然制约着蔬菜生产。由此出现“卖难”并引发“该种什么”的疑惑在所难免。这反映出部分地区的蔬菜生产还处于较低层次,急需提质增效,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

农业供给侧改革急需加快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蔬菜滞销根本原因是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农民“该种什么”的答案是提质增效,生产优质农产品。

河南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王飞经营的家庭农场为他每年带来100万元的纯收入。他流转的150亩地里只种了少量蔬菜,主要是大棚水果,通过适当调节温度,控制果子的成熟期,形成五月初杏成熟,六七月大棚葡萄上市,八月提子、九月枣、十月底黄梨开始收获的生产格局。

在王飞的农场里,大棚中的杏长得跟鹅蛋一样大,一箱24颗最低卖150元。33岁的王飞说,他现在主要通过微信卖,没到果子成熟就基本上订光了,果子从田间地头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把中间的钱也赚了。

王飞的父辈以种菜为生。王飞通过到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习,掌握了先进的果树种植技术,加上个人刻苦钻研,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种植新路,使自己的产品供不应求。

河南省孟津县洋丰生态观光园以休闲采摘方式,将园内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1斤樱桃卖到40元。观光园实现“四季有花,月月有果”,通过举办“草莓嘉年华”“亲子采摘游”“敬老体验游”等活动,由单一地卖农产品向卖旅游产品转变,2016年,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观光园董事长杨占通说,经营生态果园8年多来,他的销售模式在一步步进化:最初自己拉出去卖,后来“农超合作”进超市卖,现在不用出园水果就销售一空。

宋洪远说,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政府需要做的一是技术推广,提高农民技能和素质,培养更多懂市场、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市场供需、价格情况,引导农民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但不要替农民做主种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