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向“一带一路”注入强大新动力

2017-05-15 17:20:46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实践是最动人的旋律,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四年历程中,中国不仅是倡议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行动者。

在从理念变成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的新起点上,中国再度提出“中国方案”,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在14日开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向世界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数千亿资金“上路”

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融资瓶颈是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突出挑战。

过去几年,中资金融机构已在积极布局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贷款余额已达2000亿美元,且项目储备充沛,仅国开行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储备的外汇项目500多个,融资总需求达3500亿美元。

不过,在一段时间内,政策性金融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些项目存在投资期限长、商业回报低的情况,迫切需要政策性金融参与到里面,政策性金融特别是进出口银行的“两优”贷款一旦进入,开发性金融也愿意进来,商业性金融自然也可以进来。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目前“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中国金融机构参与较多,国际性金融机构包括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较少;政策性银行向纵深发展,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传统金融产品比较丰富,但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比较少。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不仅仅需要加大投融资的合作力度,还涉及大量的配套金融服务,要求中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构建一个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开发机构组成的多元的、开放式的金融服务体系。”潘光伟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