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收入趋缓——解读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7-05-04 16:24:35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总量增幅5年来首次扩大、回流本地从业意愿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占半壁江山、从事三产比重上升……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深刻社会影响。

农民工现回流趋势

所谓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为5.5%、4.4%、3.9%、2.4%、1.9%、1.3%,增速逐年回落的趋势非常明显。从报告中可以发现,农民工数量增幅自2011年以来出现首次扩大,且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但增量主要来自本地农民工;二是外出农民工增速继续回落,跨省流动农民工继续减少。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表示,从近年来的农民工总量变化可以看出,过去那种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正在改变。另外,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说明外出务工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同时,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家乡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曾经外出务工的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向文村村民郭永红,在该村棉花加工厂上班一年多了。“在这里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月收入有200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工‘性价比’更高。”郭永红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农民工的意愿。

老龄化压力逐步显现

报告指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7%。全部农民工中,仍以青壮年为主,但所占比重继续下降。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已从2013年的35.5岁、2014年的38.3岁、2015年的38.6岁上升到2016年的39岁。

“劳动力老龄化将是未来的长期挑战。”李永壮说,这些数据表明新增劳动力正在减少,农民工老龄化开始抬头,老龄化压力逐步显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