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从旧日课本走进现实新篇 媒体人感受凤阳小岗村旧貌换新颜

2017-04-27 16:24:43    中国台湾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从旧日课本走进现实新篇 媒体人感受凤阳小岗村旧貌换新颜

从旧日课本走进现实新篇? 媒体人感受凤阳小岗村旧貌换新颜

  凤阳小岗村。(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中国台湾网4月26日凤阳讯 (记者 尹赛楠)“勇于奉献,敢为人先。”4月26日上午,迎着明媚的朝阳,“网聚美好安徽 见证喜人变化”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了美丽的凤阳县小岗村,用心去体味当地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面貌,近距离见证了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全国十大名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国家4A级乡村旅游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它位于凤阳县东部约28公里,现辖1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937户,4160人,村域面积2.25万亩,其中农用地1.89万亩,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

小岗村地形地貌独特,实体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品质出众,空间聚集度高,共涵盖 8 个主类、17 个亚类、33 个基本类型,其中优良级资源 32 个,占资源总量的 30.12%。小岗村景区的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凤阳花鼓、凤画、杈拉机、钱杆子等地域民俗资源,石马金石刻、七十年代茅草房、小岗村牌楼等历史文化遗迹,自然生态环境也十分优美。这些都为小岗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小岗村“当年农家”茅草屋,是六七十年代时村里的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的地方。那是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天,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鲜红的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记者们沿着习总书记走过的路线来到这里,听大包干带头人讲述当年的故事,不由得感触颇深。环球网记者何卓谦表示,“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在课本中学习过有关小岗村的故事,但是对它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那时。如今身临其境,看着那18个红手印,听着当年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小岗村人“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也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坚实力量。”

习总书记去年4月25日视察小岗村时曾表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看到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总书记高兴地说:“小岗梦,也是中国农民的富裕梦,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发展乡村旅游,要保护农村的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改革要常讲常新。”总书记的话语极大鼓舞了小岗村的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们发展小岗村旅游产业的动力、信心和决心。

小岗村人的大包干精神,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勇于奉献,敢为人先,只要将这种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相信这片土地上一定会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完)

原标题:从旧日课本走进现实新篇 媒体人感受凤阳小岗村旧貌换新颜

  当地种粮大户接受记者采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采访团参观“当年农家”茅草屋。(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