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不做“透明人” 手机安全软件或成最后防线

2017-04-19 17:07: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一书中指出,不论你喜欢与否,你的生活已经受控于技术。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每天都在触网,通过手机查看天气预报、查询路线、订外卖、网上购物、收看网络节目……线上所能提供的衣食住行的相关服务,已经彻底俘获了我们的心。但是随之产生的隐患却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心病:身份信息、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和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等个人信息数据随时有被窃取、盗用的可能,我们已经沦为大数据时代下的“透明人”。这些威胁的制造者,是一群隐匿在我们身边的“隐形人”,他们中有黑客,有数据分析师,有数据售卖者……

“透明人”深陷泥淖:个人信息泄露后生活永无宁日

在手机病毒阴云笼罩之下的7亿网民中,“透明人”数量持续增加。同时,流量偷跑、银行卡被盗刷事件,诈骗黑产下的“徐玉玉”悲剧事件,以及近日优酷上亿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让“透明人”的网络安全感一降再降。

“透明人”的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用户注册、每一次账号关联,个人的信息数据将借助一根网线、一个路由器上传至网络,这些信息极有可能处于“隐形人”的窥探之中,一旦遭到非法使用,经济损失不可避免,甚至发生诸如徐玉玉、宋振宁等无法挽回的电信诈骗惨剧。

“透明人”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一旦个人信息遭到泄露,“隐形人”制造的麻烦将源源不断找上门来。诸如常见的冒充熟人式的电信诈骗、发送“艳照”式的木马侵袭、电视/电话欠费诈骗、伪基站诈骗……“隐形人”的手段数不胜数,总有一个套路在等着入坑的“透明人”!

“隐形人”造就黑色产业:哄抢千亿蛋糕毫不手软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在2016年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已经高达915亿元。在“隐形人”的眼中,这是一块逾千亿规模的大蛋糕。在利益的驱使下,“隐形人”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抱团作战,依靠精细化的运作模式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以银行卡遭盗刷事件为例,这个产业链的开端始于“黑料”,在黑市中被反复清洗的、有金融价值的用户信息,这就是传说中的“黑料”,持有“黑料”的“隐形人”此刻正扮演者信息售卖者的角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