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大学生消费 钱都花哪了(走转改·一线调查)

2017-03-31 10:05: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日前,有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2016年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三成以上学生认为生活费不够花,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消费偏高,有人认为属正常区间……大学生消费现状究竟如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点,折射出哪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成新趋势,大学生之间消费能力差距值得关注

方晓恬,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博士一年级学生。每个月,除了必要的基本生活和学习支出外,对于她来说,美容、旅游、健身也是开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行走中开阔视野,让身体和精力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方晓恬的支出方向在麦可思研究院“2016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中得到印证。调查显示,目前“社交与娱乐”和“形象消费”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主要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消费的方向也不再局限于日常的吃穿上,而是将更多花费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视野,以及精神享受方面。这些并不是爱慕虚荣,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方晓恬说。

对此,南开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白云龙分析,“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变化与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是相呼应的,个性化、多元化已成为其显著特征。而且,很多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都是大学生群体消费习惯改变的必要因素。”

“相较于当前大学生消费习惯的改变,大学生之间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所存在的差距,更应该引起重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明博士表示,“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们聚到一起,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对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会引发非常多的问题。”

存在追时髦、爱面子等现象,但大部分学生主要消费在必要支出上

那么就消费心态而言,当前大学生消费呈现怎样的特点?网上热议的“大学生消费过高”问题,是否真的普遍存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辅导员王婧介绍,“总体来看,尽管有部分同学存在追时髦、爱面子、重时尚等现象,但大部分同学还是将费用花在了必要支出,如学业、自我提升、求职等方面。而且,因为费用支出的增多,倒逼学生们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兼职和参与社会实践,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财富观、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综艺节目方向的大四学生章小雨也表示,自己每月的消费并不低,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要完成学业。“我们是学编导专业的,平时完成作业需要自己支付拍摄费用,一般小一点的作业需要1000元,拍摄5分钟视频则需要6000—10000元不等的费用,这些都需要由小组的成员分摊。”

章小雨说,为了满足这一部分的开支,自己平时会去公司和电视台兼职,或接一些师哥师姐介绍的“活儿”,写写策划案,增加一些收入来源,“和过去不同,现在很多专业就是比较‘烧钱’的,我觉得没必要‘过度紧张’。”

“对不同时代大学生消费绝对值加以比较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白云龙分析说,如果说多年前,大学生消费渠道比较单一、呈线性的话,那么当下大学生的消费渠道则呈扇形。真正需要留意的是,这个扇形是大扇形还是小扇形,其方向和取向分别是什么,在相对同质化的消费行为中,是否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