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贫困户不再愁生病:看病花六万,自己掏三千

2017-03-29 10:28:34    半月谈  参与评论()人

破解“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脱贫难题

  ——江西为农村贫困户因病致贫开药方

半月谈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江西赣州、吉安等地先行先试,探索政府财政花小钱,通过为贫困群众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等模式,不断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同时夯实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破解因病致贫难题。

贫困户住院看病负担大大减轻

近年来,家住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鼎龙乡石源村的贫困户邱前芳,因患肺病先后在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共花费6.35万元。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她报销了6.05万元,自己只需支付3000多元钱。这得益于赣州、吉安等地先行先试,探索由财政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的举措。

记者了解到,赣州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保费为每人每年90元,由市县财政按2∶8比例负担,贫困群众住院费用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剩余部分中属目录内部分由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补偿90%;目录外部分补偿75%。

吉安的模式与此类似,其保费为每人每年100元,由市县财政按1∶9比例负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对报销后目录内外部分的补偿比例分别为90%和80%。两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均不设起付线,年封顶线为25万元。这大大减轻了贫困群众的医疗负担。

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县

在通往赣州市于都县利村乡中心卫生院的路上,经常可见小儿疝气专科的指示牌。“我们现在一年要做800多例小儿疝气手术。” 利村乡中心卫生院院长曾祥连说,患者愿意来这里,一是由于他们技术好,二是因为费用低,一例手术经新农合报销后自己掏两三百块钱就行。

2013年,在国家卫计委帮扶下,于都县加快了23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并推动当地县人民医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共建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实行远程会诊,逐步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于都县卫生局局长潘毅说,农民看病贵,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限,农民患大病往往要到上级医院治疗,致使报销比例偏低。“而现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专家的诊疗服务,还能报销。”

据介绍,吉安市创新模式,让当地城南医院与上海市东方医院合作办医,成立了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副院长麻力表示,这一模式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既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也有力增强了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力量。

期盼试点进一步破解因病致贫难题

基层干部群众建议,可在总结赣州、吉安经验基础上,试点推广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并创新模式加速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潘毅建议,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推行政府、社会共建的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的同时,可将贫困边缘人口也纳入保障范畴,进一步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关于夯实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基础,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龚亮保建议,有关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在总结一些地方通过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等方式,夯实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的同时,不断探索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大城市诊疗服务的方法和路径。

一些受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反映,当前一些门诊报销比例偏低,增加了贫困群众的负担。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村民赖甫秀说,女儿患有尿毒症每年仅门诊医药费就需2万多元,基本不能报销。她盼着,国家尽快完善政策提高门诊报销比例,减轻百姓负担。(半月谈记者 郭强 高皓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