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多地筹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瞄准重大科研前沿

2017-03-28 18:04:36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湖北方面获悉,武汉市正积极争取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案已经初步成型并上报国家部委。武汉有望成为继上海张江和合肥之后的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主打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光电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湖北武汉之外,包括成都、深圳、西安、北京等城市也有意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据了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业内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

“武汉科教优势明显,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4所高校,还有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30个,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居全国高新区第二位,这些都为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武汉市政府相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上述人士指出,“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目前已经有了方案,申报到了国家部委层面。武汉要在国家资助创新体系里面凸显重要地位、做出重大贡献,要在重大的基础研究、重大技术前沿方面起引领作用,代表中国的最高水平,希望国家赋予科技中心的概念,加大国际合作。”

据悉,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认定。“武汉目前有华科大的强磁场、重力测量、光电实验室(筹)等重大基础设施。还有武汉大学准备做同步光源,还有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也是强项,至少这五个方面在全国是领先的。此外,还有国家国产存储器基地去年已经获批并于年底动工,第一期将于2018年完工。”上述人士称,认定为国家科学中心须满足具有三个重大国家科技基础设施等条件。“我们相信,武汉已经具备条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以说已经呼之欲出了。”

除了湖北武汉之外,记者了解到,包括成都、深圳、西安、北京等城市也有意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建议,在成都科学城布局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核科学、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为主攻领域,推进国防基础科学研究和尖端技术原始创新,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已经获批的上海和合肥也已经开始积极部署建设。目前来看,筹备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各地侧重点有所不同,也在谋求错位发展。例如上海张江将聚焦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物质等科学领域,发起设立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计划,推动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安徽合肥的方向主要面向能源科学、材料、信息等领域,北京主要面向先进光源、物质科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自由电子激光等,武汉主打光电、强磁场、存储基地等领域,成都则将主攻核科学、航空航天、网络安全三大领域。

业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瞄准的是世界前沿研发科技,除了北京、上海、合肥之外,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也可以争取,每个地方根据自身优势特点,要有所侧重地发展。他还指出,“国家科学中心是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积攒起来的,不是说挂一个牌子就评出来,靠的是基础,是水到渠成、自然形成的。”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冯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到了新的阶段,如果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推出时是“跟跑”国际先进技术,那么经过几十年之后,我国部分技术已经“并跑”,还有少量在“领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设立,就是要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形成一批国际先进的原创型成果。

以国产存储器基地为例,冯丹指出,之前我国一直依靠购买或者专利交叉许可方式,花了很大价钱使用外国的存储器,不仅是要付出高额成本进口,还涉及网络安全等问题,“打个比方,就是把自己的钱放在别人的口袋里面”。而现在打造国产存储器基地,就是要把这个“短板”补上。

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科技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曹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和科技中心不同,科学中心主要是强调从事基础研究。他坦言,搞科学研究投入多、产出小、周期长。不过,他也指出,从地方政府层面来说,目前传统产业比较艰难,发展一些有自主创新能力、具备想象空间的一些产业,有助于未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记者 孙韶华 钟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