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将形成:以东中部一体化城市网为一网,以东北沿京哈线城市发展带、西北沿陇海-兰新城市发展带、正西沿长江上游城市发展带、西南沿沪昆线西段城市发展带以及东南沿海城市发展带为五带,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三十个城市群为主体的集群化组织体系。
●未来中国将建立超大、特大、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超大特大若干,大城市上百,中小城市过千,小城镇过万的城市数量体系。
●如果实现集群化、哑铃型、多中心和链网化四个转变,多中心群网化的城市新体系将迸发中国发展新动能。
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不仅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形态,而且将深刻改变中国的城市体系,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重构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将使我们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从而使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巨大新动能。
释放潜能、化解矛盾、顺应规律需要城市新体系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拥有带动中国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巨大潜能,囿于既有的城市体系约束等,而无法充分释放。不仅如此,城镇化导致的人口资源要素的空间流动,使全国经济空间正在深刻调整,城市分化加剧、局部面临衰退等新矛盾愈加凸显。大量人口向就业机会多、吸引力强的大城市流动是内在规律使然,但非要将其引导、限制于中小城市(镇)不仅损失效率,还影响公平。释放潜能、化解矛盾、顺应规律需要重构中国城市新体系。
——经济下行压力大,发展需要新动能。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单靠传统驱动方式已难以完全奏效。大国经济发展亟待寻求、释放新型城镇化的新动能。
——城市病愈演愈烈,化解需要新路径。城市化浪潮带来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城市人口不断集聚。许多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超出其合理规模,住房、交通等资源竞争日益激烈,房价畸高、交通拥挤等城市病愈演愈烈。化解大国城市病需要开辟新路径。
——部分地区现衰退,重振需要新支撑。全国经济空间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像东北等一些地区出现或面临衰退,其主因在于当地大城市竞争力弱化,城市集群组织体系缺失。摆脱衰退、实现重振亟须城市新体系的新支撑。
——城市“限大扩小”难落实,引导政策需要新调整。原有笼统提出限制大城市和发展小城镇的做法面临无法有效落实的难题。大城市在最优规模下仍具有发展潜力,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既缺乏足够的就业、收入等条件支撑,又受当地财力不足的约束限制。真正实现大中小城市(镇)的协调发展,亟待引导政策的新调整。
——城市等级化阻碍分工协作,化解矛盾需要新突破。城市等级化对城市间分工协作的限制和阻碍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以行政权力层级为主的城市等级化既阻碍了城市间的水平分工和协作联系,又加剧了城市间分化。化解分化矛盾、促进协调发展亟待城市联系体系的新突破。
规划集群化、哑铃型、多中心、链网化城市新体系
在城镇化加速期完成之后,中国有可能达到75%城镇化水平的相对稳定状态。中国人口可能25%出现在大城市里,25%在中小城市里,25%在小城镇里,25%在农村。在审视国际发展经验与趋势,并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结合大国特征,立足基本国情,顺应发展规律。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将形成集群化的城市组织体系、哑铃型的城市规模体系、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体系和多功能链网络的城市联系体系。规划以上中国城市新体系,关键在于实现四个新转变。具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