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郑州农贸市场达标率低缺口128个(2)

2017-03-14 15:55:36    大河网  参与评论()人

根据2016年11月至12月,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对市内五区、四个开发区集贸市场的调查——

郑州市目前城区集贸市场仅有112个,按照“达到1万人的居住小区必须设置菜市场一处,建筑面积按照1000平米/万人配建,每处菜市场规模宜为2000——3000平米”的标准(《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尚存在128个缺口。同时,郑州市城区集贸市场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市场仅有15个,整体达标率只有13%。具体分布情况为:

金水区25个,达标市场2个管城区14个,达标市场0个二七区24个,达标市场3个中原区15个,达标市场1个惠济区2个,达标市场0个高新区9个,达标市场1个经开区8个,达标市场1个郑东新区11个,达标市场6个航空港区4个,达标市场1个

其中,郑东新区达标率最高,郑州市市场发展局郑东新区市场管理处市场科科长王亚莉告诉记者:郑东新区目前只有4家是新建的,其余的都是老旧市场。为此,东区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加快郑东新区农贸市场建设的相关规定,不断投入资金为市场购买经营设备和改善配套设施,同时加强管理,加大了评比力度,逐步完善了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惠济区和管城区达标率为“0”,有关部门解释说,作为老城区,辖区内的集贸市场大多建设时间久远,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市场管理方改造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没有达标市场。

啥原因

政府主导不够,话语权不够,指挥失灵

楼越盖越高,路越修越宽,市民买菜的地方却脏乱差,显然郑州集贸市场的现有水平和城市地位极不相称。

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市场处处长田建军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集贸市场的微利性。建设集贸市场投资大,赢利少且慢,管理难。属于民生公益工程。大多开发商不愿涉足。

其次,认识不足。国家强调各级政府要实施“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要体现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民生性、公共性。但实际中各级政府不够重视,使得现有农贸市场过分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导致政府在农贸市场建设和发展中主导不够,市场改造和管理中话语权不够,指挥失灵。

再次,拆旧不建新。拆迁时,老旧农贸市场被拆掉。然而,重新建成小区后,原来老市场的位置却被规划建设成了商品房,根本没有考虑重建农贸市场。

最后,管理不善。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机制不明晰,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质量监测机制,摊位出租后对经营户的后续管理跟不上,市场建设后期投入不足,管理与服务相对弱势。另外,有的集贸市场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造成了部门之间因责任不清相互掣肘的矛盾。

怎么办

政府托底,国企介入,严格监管

采访时,田建军告诉记者:郑州市已经综合考察了上海、杭州、成都等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并联合市规划局编制了《郑州农贸市场发展纲要》,希望国有企业介入此项惠民工程,建设农贸市场。

“政府介入此事,某种程度来说,是政府托底保障市民菜篮子工程。”田建军说,它能最大限度地稳定菜价。

田建军认为,要发展农贸市场,首先政府的规划建设部门要进行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标准,为新建小区规划建设农贸市场。除此之外,在竣工验收时,要让市场的主管和监管部门参与,验收后,要配合市场主管和监管部门进行监督,以免挪作他用。

“以前有的新建小区,规划部门明明设计规划了农贸市场,可开发商在建设时,常常挪作他用。由于市场监管部门不能参与验收,导致农贸市场项目无法落实。有的开发商虽然建了市场,但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后,因嫌农贸市场赢利空间太小,私自改变用途,最终造成该农贸市场夭折。”田建军说,只有让市场监管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和后期管理上,全部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落实市场的快速发展。

“政府还应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集贸市场的建设。”田建军还说,一些废弃厂房、仓库、空地等,都可以改造成集贸市场。对于参与建设和管理的企业,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并增加补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