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农业现代化短板怎么补(聚焦新发展理念·协调发展)(1)

2017-03-09 13:24: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柯炳生委员:以市场为导向化解农业结构性矛盾,提高供给质量才是发展方向

王作英代表:农业结构调整要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让农业生产“绿起来”

王勇代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农业怎么干、方式怎么转,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调优结构: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向绿色化转型

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在粮食连年丰收背后,进口量、库存量齐增,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

“需求升级了,农产品有效供给跟不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委员分析,以玉米为例,产量多了,价格还高,卖不出去,只能进仓库。这说明,当前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补贴不是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提升劳动生产力、提高供给质量才是发展方向。去年国家实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玉米价格向市场回归,提高了竞争力。

农业结构怎么调?“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农产品的供需矛盾根本上还要靠市场来解决。”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西王村支书王勇代表说,现在大家都关注不种玉米种什么,事实上,玉米本身也可以结构调整,可以“粮改饲”变青贮,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葡萄糖、果糖、玉米绵白糖,可作为蔗糖的替代品。

辽宁省丹东市农科院研究员王作英代表说,农业结构调整要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让农业生产“绿起来”,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玉米品种很多,现在农民种植较多的是丰产型玉米,今后可以种植一些绿色型、有机型和水果型高附加值的品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少种什么、多种什么,而是一场全方位变革。“要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让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王勇说,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农产品价格合理不合理,既要坚持市场化,又要保护农民利益,如果农民满意,而市场不接受,也是不行的。建议将现有补贴合并,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发挥最大效益。

调好方式:畅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科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长远动力,没有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无从谈起。”柯炳生说,新技术使农作物品种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尽管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超过5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科技如何与农业紧密结合?柯炳生介绍,中国农业大学推出“科技小院”,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难题。

“现在农民种地,没有技术,光凭经验不行,农业增产再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王作英说,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短板。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健全科研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激励政策,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问题。

新农业呼唤新的市场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现实选择。目前,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数量超过270万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对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