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照亮中国家电制造 工匠之光颁奖典礼在京召开(1)

2017-02-27 16:09:4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是家用电器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家用电器行业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是中国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4日,由《电器》杂志社主办的“工匠之光·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的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传承匠心 由“大”变“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汪敏燕指出,“与国际一流家电强国相比,我们还有明显差距,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不领先、中高端产品竞争力不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不高、自有品牌国际影响力较弱等问题。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

更好地传承匠心,已经成为“十三五”期末中国进入世界家电强国行列,实现由大到强转型的重要举措。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指出,弘扬工匠精神将助推中国家电业实现强国目标。首先,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变观念,改变以往重规模、重速度的发展模式,克服浮躁心态,练好内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二,弘扬工匠精神将引导企业踏踏实实地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强化重点产品及关键零部件技术,为产品不断升级提供技术保障。第三,弘扬工匠精神,可以激励更多企业打造出优质的产品,全面提高家电产品品质和档次,增加中高端家电产品供给,满足消费不断升级对产品功能、外观、品质的需求,切实提高中国家电产品的设计、质量水平和精致程度。第四,弘扬工匠精神将帮助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从价格竞争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出口增长方式,改变中国家电品牌形象。第五,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家电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打造世界级家电品牌。”

对于本次活动,姜风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坦言:“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产业转型迫切需要工匠精神,更是因为30余年来,在我们产业界同仁的身边,工匠精神一直在传承,它值得被发现、被赞美。”

深入探访 聚焦大国工匠

2016年8月,“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正式启动。《电器》杂志社组织采访团队深入家电企业内部,历时半年时间,走访“四国三十城”,不仅深入广东、江浙、上海、福建、安徽和山东等中国家电产区,还远赴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的优秀工匠企业取经,期间共采访40余家企业的80名成绩卓著的匠人。“通过采访,我们收获了感动和震撼。”回忆走访经历,《电器》杂志社主编陈莉难掩激动,她举例说:“受访的技术人员,可能十几年只做了降低产品噪声这一件事;他们当中还有能用叉车开酒瓶盖的一线工人,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她强调,工匠精神的传承,“人”非常重要,但是“匠人”的生存、发展和提升,更需要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

在本次活动走访期间,采访团队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来形容最恰当不过。这些匠人看上去平凡无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看似默默无闻的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平凡而普通。然而,正是他们的“平凡”,成就了中国家电的“不凡”。

在加西贝拉,从建厂一直工作到现在的“老人”很多。胡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5年间,这位“工科女”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优化压缩机电机的各种性能。为了提升电机效率,需要一点一点从细微处去“找”。尤其是攻关变频压缩机项目时,胡娟和她的团队倾注了8年心血,推出了首台ZBC-VY系列压缩机。格力电器的曹祥云。他曾在包括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播出的多档电视栏目中展示出高超的叉车技术,开啤酒瓶盖、叠红酒杯、穿针眼等绝活声名远扬,被誉为“叉车大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