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头部IP崛起:“人格经济”拒绝刷脸吃饭?(1)

2017-02-27 10:19:45    半月谈网  参与评论()人

2016年4月13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在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黄宗治 摄

一张背景干净的半身照,一批包罗万象的热点话题,一个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的人……在网红经济靠脸吃饭、炒作经济话题为王的夹击下,以头部IP为显著特征的人格经济逆势崛起,悄然成长为社会舆论场中的新势力,正孕育一场融网红经济、知识经济和分享经济于一体的“跨经济人格运动”。

“烧脑经济”:寻找遗失的美好?

“关注财经世界里的每一件事,分享每一个有意义的财经视点……”工作日清晨六点半,起床后打开网络电台,一边洗漱一边收听“吴晓波频道”,是80后白领韩丽近年来养成的新习惯。

韩丽是浙江杭州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平日里工作琐碎繁忙,少有时间读书看报。“金融公司少不了与财经打交道,没有大块时间补课学习,微信上传播的东西往往碎片化。”韩丽把“吴晓波频道”视为“快速充电宝”。

同为80后的苏州外企职员黄玉林则另有所爱。黄玉林是一名军事发烧友,他偶然在微信上看到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对军事热点的评论,认为其分析透彻,观点独到,于是关注其微信公众号。“自此以后,每天等待‘辣评’推送,成为一种别样的幸福。”黄玉林说,如今他关注“邱震海军事观察”和“邱震海新闻透视”两档栏目,“我感觉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能听到一种声音,打开一种思路”。

有人为敏锐犀利的见解喝彩,有人被入木三分的剖析俘获,还有人是单纯追逐一种个人风格。“‘罗辑思维’是我的菜。”95后大学生王雨薇喜欢资深媒体人罗振宇的网络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死磕、草根,以市井气的圆滑将有趣、有料的段子融入话题,诙谐成为耳边的书童。”王雨薇说,“罗振宇不是帅哥,但我为他的个人魅力着迷。”

“简单、智慧、平和。”不少被访者用这三个词解释日渐风靡的头部IP。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变革和自媒体的爆发式增长,炒作、包装、审丑,网红应接不暇,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韩丽说,每天被动接受各种信息、花边、爆料,填压漫灌,简单纯粹的东西反而不见了。“除了头像上一张半身照,我对邱震海的个人形象了解几乎为零。”黄玉林认为,“这不重要,看重的是他脑子里的货。”

“头部IP受热捧不是坏事。”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巍分析,从这种趋势中,隐约看到公众认知化繁为简,社会需求向更关切内涵、更注重理性的价值维度演进。

“人格经济”:知名度引燃的“马太效应”?

“内容日渐向人格体演进,以人格为先导的价值体系渐成主流,头部IP越丰富者受众越多,话语权越强,商业价值越大。”肖巍说,其实,以人为界面的商业传播样式已经探索了10余年之久。

江苏南京一位有着10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媒体人说,很多人还以为媒体的产品是内容,其实不然,现在唯一可以成为媒体产品的是知名媒体人。“这一背景下,头部IP应运而生。”

“现在的信息已经严格地和人格体绑定。”罗振宇在《我为什么要做“罗辑思维”》中曾经谈到,人格体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越来越重,用人格来带动产业价值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当然,透过人格价值的投射,头部IP释放出更多经济深意。“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不妨说,知识就是金钱。”黄玉林认为,这些文化人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储备,在当前媒体形式多元,尤其是自媒体异军突起的背景下,更加直观地转化为生产力和剩余价值。“这种经济架构无可厚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