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专家热议: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画重点

2017-02-24 10:16:53    人民网-财经频道  参与评论()人

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 (张晓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深化之年”,各行各业都要闯关隘、涉险滩、攻坚克难加油干。改革千头万绪,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哪些是当前时期的突破重点?

日前,在国研智库论坛上,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求供给需求新平衡成为了与会专家的讨论热点。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去产能排在首位。尽管2016年钢铁、煤炭的减产目标均超额完成,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煤钢价格上升,企业效益好转,去产能意愿下降,甚至一些停产企业开始复工的状况,也引起了专家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去产能要突出处置“僵尸企业”和更重视采取市场、法律手段有效推进低效率产能。“要更加注重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标准,更加强调完善市场机制。”

“用行政手段去产能去得也快,可能恢复得也快,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它不是一个有效地出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房地产关乎国计民生,如何让住房更快回归人民群众普遍得以享用的消费品本质属性?去库存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加快构建长效机制是专家们达成的共识。

李伟认为,包括税收、土地、金融等在内的房地产制度顶层设计必不可少,同时也要赋予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调控权限,提高调控的差异性和精准性。

“要把防范和应对房地产泡沫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李伟建议,2017年要综合采取金融信贷、土地、财税等手段,合理控制流动性,把握好调控政策的尺度和力度,既要遏制泡沫膨胀,又要防止捅破泡沫引发风险。

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了23条主要途径。其中,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以及积极发展股权融资等都是容易见效的重要手段。

在此之外,专家建议,转变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引导企业转向创新驱动,也是有效降低杠杆率的重要渠道。这当中,企业家就成了一个重要因素。

“振兴实体经济关键靠创新。创新是个经济活动,不是科技活动,所以创新一定要发挥企业家的才干、企业家的才能。”王一鸣说。

近期,实体企业的生存成本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降成本重点是减税降负,要在降低要素成本上下更大的力度。”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寅权强调,要通过降低税费成本、教育成本、人工成本、企业财务成本、电价和物流成本等,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补短板既要补“硬短板”也要补“软短板”,既要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这在各地也因地制宜。

为了适应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江苏正利用两化融合补足智能制造的短板。据统计, 2016年江苏省技改资金的投入比例已经接近15%。江苏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郑焱表示,江苏正在实施促进传统制产业智能制造提升的行动计划,“我们把苏南城市群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示范试点,通过‘互联网+’、设立智能车间等技术改造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吉林则将改善投资软环境当做补短板的头等大事。”“东北的软环境被大家垢病,甚至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今年吉林省第一件事就是三抓,抓环境、抓投资项目、抓落实。”李寅权说。

今年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给需求结构的再平衡需要统筹兼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提出了一套四则运算方法论。

归结起来,赵昌文表示,凡是有利于补短板的都属于加法,凡是现在已经走过头来的,需要拉过来的都属于减法,凡是有利于发展的整体性约束条件的都属于除法。“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实体经济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失衡,实现结构的再平衡,根本上就是做好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