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跨境金融服务着力破解“水土不服”(1)

2017-02-21 13:57:08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突飞猛进。由于其主要资金来源仍是银行贷款,尤其是中资银行贷款,导致相关风险在银行系统较为集中。中资银行应在信用风险、国别风险、合规风险方面加强管理,提升自身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企业与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相关风险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为提升中资银行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强化风险防控,中国银监会日前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 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对信用风险、国别风险、合规风险、环境和社会风险、境外机构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

《意见》着重强调,中资银行应审慎介入周期性行业及跨行业境外并购项目,合理设定并细化国别风险限额,加强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

审慎介入周期行业境外并购

近年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在数量、金额上突飞猛进。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中企海外并购投资金额按年大涨2.46倍至2210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

海外并购必然需要资金支持。由于中资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是银行贷款,尤其是中资银行贷款,导致相关信用风险在银行系统较为集中。

“从国际市场看,外资企业并购通常借助资本市场,如发债等,这样一来,项目风险被市场投资人承接,银行只提供债券承销,或发放短期搭桥贷款,或牵头组建银团贷款,风险集中度较低。”某国有大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不高,发债途径并非十分顺畅,加之国内资本市场仍不成熟,企业跨境并购的主要资金来源仍是中资银行的信贷资金。

据了解,中资银行贷款多以“内保外贷”形式发放,即我国A集团在海外的子公司向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借款,如果海外项目出了问题,子公司无法按时偿债,债务则由其在国内母公司A集团来承担,也就是国内母公司给海外子公司作担保。

“这样一来,银行给企业放贷时更侧重考量其母公司的还款能力,有时反而忽略了子公司的还款能力以及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上述人士表示。

为此,《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内保外贷等跨境担保业务,应加强融资第一还款来源分析,审慎评估借款及担保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严格遵守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境并购贷款业务,应审慎介入周期性行业及跨行业的境外并购项目,要综合考虑并购方的资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稳健性、自筹资本金充足情况,并购标的的市场前景、未来盈利、国别风险、并购协同效应等因素,充分考虑并购过程中的交易操作风险和业务整合风险。

国别风险管理——

合理设定细化国别风险限额

国别风险是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长期难题,地缘政治、当地监管规则变化均可能对企业经营带来严重损失。

业内人士表示,从一般贸易出口角度看,我国企业的收汇安全不仅受到海外买方的个体经营和信用状况影响,更受到货币贬值、国家政策法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这些都会导致相关地区海外买方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严重恶化。

为有效分散风险,《意见》提出,中资银行应提升国别风险限额管理能力。

具体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综合考虑跨境业务发展战略、国别风险评级、自身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基础上,应合理设定并细化覆盖表内外项目的国别风险限额,定期评估和调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