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培育国企新动能关键靠制度(【国企改革新观察】系列报道②)

2017-02-17 17:38:4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评论()人

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肯尼亚内罗毕-马拉巴标轨铁路(内马铁路)项目第一期去年10月19日正式开工。图为内马铁路一期工程的一处施工现场。  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摄(资料照片)

针对国企选人用人机制僵化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去年5月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使多数中央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对此,专家指出,在推动国企改革时一定要在选人用人、创业创新、科学决策等制度建设层面花大气力、下大工夫。可以说,只要塑造好有利于释放潜力、激发活力的制度,国企改革就成功了一大半。

  用人制度:必须突出市场导向

组织,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选什么人、怎么选人、用什么人、怎么用人,无疑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如今,不少国企都正在从这样的改革中受益。例如,中国一重对12个直属单位的36个领导岗位进行了内部市场化选聘,淘汰率达34.5%,各相关子公司、事业部也都压缩定员,管理人员占比由11%降至6%左右。与此同时,中国一重还特别在选人用人方面强调市场的“指挥棒作用”,形成“人人面对市场”的氛围,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贴近市场的选人用人机制将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长期以来,我国国企管理层大多是任命制,不仅人才选择面有限,而且市场约束力不够,不利于企业开拓思路、做优做强。未来,政府应该大力促进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让国企拥有更多真实有效的人才信息及选择余地。”高明华说。

  创新制度:打破束缚活力更强

国企往往具有巨大的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创业创新潜力十分可观。不过,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则需要国企改革者们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做好相应的制度保障。

高明华表示,中国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并非没有足够的人才,而是缺乏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只有做好关键性的制度建设,明确相关责任主体权责利,才可以有效激发国企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培育强大的新动能。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着力破除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开设“航天科工协同制造共享平台”,建立了准市场化的竞争环境,激活了集团旗下各单位、团队、个人的创新潜能和创造热情。如此一来,该集团不仅在经营发展方面获得了更多新动能,而且企业自身还成为带动社会创业创新的一个新高地。

  决策制度:权责明确找准商机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生产经营数据信息披露办法、总裁工作细则等有关公司治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一目了然。

通过并购了全球知名海上钻井平台设计公司——美国F&G公司,中国交建实现了与振华重工的战略协同,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大型海工装备核心技术的垄断;通过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路公司,中国交建提升了在铁路、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服务能力,获得了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有力支撑。

“我国国企却长期存在着诸如‘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什么关系’‘董事会的决策失误由谁来负责’这样定义不清的问题。因此,国企改革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切实完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确保责任到人、激励到位、商机找准。”高明华建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