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A股解禁潮汹涌 个股风险防范不可少(1)

2017-02-16 13:28:34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 今年前两个月,A股解禁规模之所以大幅增加,既与2015年上半年牛市中的大量定增到期有关,也有2014年初IPO重启后大量首发限售股到期解禁的因素

▲ 过去几年市场表现和解禁规模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从逻辑上而言,在市场资金面较弱的环境中,解禁会造成一定的预期冲击。相比解禁,大小非到期减持对市场的冲击更大,因此投资者需要防范风险

进入2017年,股市解禁潮汹涌而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月A股市场解禁市值约2440亿元,2月解禁市值约2831.8亿元,同比均大幅增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解禁减持是市场不变的话题,而今年又将是一番何等的风景?

定增到期+新股解禁

据本报记者统计,今年A股市场解禁呈现“三高”特征:一是定增解禁占比高;二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解禁占比高。在1月至2月份解禁股中,中小创公司占比达47%,高于2016年的32%;三是解禁股本占总股本比例高。今年前两个月,解禁股本占解禁公司总股本比重为37%,高于2016年的23%。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赵扬认为,与以往相比,今年前两个月解禁压力加大的最主要原因是定增到期规模加大。相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A股解禁金额合计近5300亿元,其中源于定增到期解禁的金额近3000亿元,占比高达57%。这些解禁的定增股份,大都来自于2016年初的一年期定增项目。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认为,从结构上来看,1月份解禁的主要来源是定向增发的限售股,其中又以1年期定增解禁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在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推动下,大量企业发布预案进行定增,但下半年的股市异常波动后,再融资审批停滞,直到2015年11月至12月间才逐渐恢复,从而导致企业的定增上市日也集中在2015年11月和2016年1月之间。

“2月份解禁的主要来源是首发限售股。首发限售大量增长的原因有两个:首先,2014年1月至2月是IPO第8次长期暂停后的重启,大量企业在这段时间内上市;其次,今年春节期间横跨1月、2月,导致2月3日成为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因此在2014年1月27日至31日间上市的全部企业,其限售股解禁日也被顺延到了2月3日。”王德伦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新股解禁和1年期定增大量到期,与去年相比,2017年全年解禁压力相对较大。分月度来看,除5月、6月、11月的解禁市值略小于2016年同期规模外,其余9个月份全部超过2016年同期解禁水平。其中,今年1月、2月、9月、12月是全年的4个解禁小高峰。

大非VS小非

在A股市场,一直存在大非、小非的区分。所谓大非,是指持有较大数量的限售股票的股东,小非则指持非流通股比例低于5%的股东。

大非VS小非,哪个更被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表示,从2016年限售股解禁后的实际减持情况来看,小非是最主要的减持主体,所以市场对小非减持更为敏感。

“主要原因是小非的减持动力要明显强于大非。毕竟大多数小非属于财务投资者范畴;次要原因是小非减持更加便利。根据当前有关规定,大非直接减持时,需提前15个交易日公告减持计划,说明计划减持的股份数、时间周期。而小非减持则往往不需要披露。”赵扬说。

华融证券市场研究部策略研究员崔喜君认为,理论上大非和小非减持动机大致相同,可分为投机性获利动机和流动性需求动机。首先,投机性动机和市场环境、被减持股票自身估值、公司经营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资本市场存在较大泡沫、被减持股票估值明显高估、公司经营水平下降时,投机性减持行为就会明显增加,反之则减少;其次,流动性需求动机是指如果大小非出现流动性困难,将很可能变现股份以偿债。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的大小非减持是基于投机性动机,因此市场将减持行为视为大小非对公司发展缺乏信心或者认为公司估值存在高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