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IPO常态化 质量齐升抑炒壳服务实体经济(1)

2017-02-13 13:37:0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朱宝琛

每周一批,新股发行已是常态化。2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今年第四批12家企业的IPO批文,由此,今年以来,已有46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对此,市场人士表示,IPO的快节奏与常态化发行,将有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对于市场恶炒壳资源有很大抑制作用,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IPO既要保质又要保量

上周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对2016年新股发行等作出表态: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及时调整,让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回归正常状态,积极增加市场供给。2016年,全年IPO、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融资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IPO家数和融资额创近五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对此,大同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透露出的信息看,监管层对IPO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在新股发行常态化的同时,还要提高新股的质量,让更多的优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壮大,进而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流向实体经济,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资本市场的功能就是融资,然而在过去的很多年,市场上都是谈发行而色变,认为发行加速会带来股市的下跌。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规模的越来越大,这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小了。”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晓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他同时表示,对于实体经济来说,IPO意义重大,也符合普惠金融的国家政策。

知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称,发行新股常态化,兼顾市场承受力,注重生态改善,积极预期管理,那么,市场就没有理由不给予积极回应。

虽然新股发行常态化,但是,对于存在瑕疵的企业,必须挡在IPO大门之外。这一点,从今年以来发审委审核的情况中可见一斑。

《证券日报》记者经过统计后注意到,1月份证监会审核了48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40家获得通过,7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83.33%。而2015年、2016年IPO审核的通过率分别为92.28%和91.21%。

东方恒润投资总经理张耀东认为,最近IPO过会率降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对合规性要求从严,是证监会逐渐回归监管为中心职能的体现;二是对IPO企业持续盈利的要求从严,是IPO从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前,证监会对投资者还需要做适当性保护的必要措施。

胡晓辉表示,从目前来看,对于拟上市企业的质量把关不会有什么问题。特别是从去年以来开展的更大规模的检查,对券商等各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的透明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了,这样市场也就越来越健康了。”

“新股发行已经常态化,但审核越来越严格,这就意味着2017年在加大股票供给的同时,新股的质量也将不断提升。因此,可以预期的是,接下去会有更多优秀公司到A股上市。”一位来自上海的的投行人士称。

这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推动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积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来自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证监会共核准162家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其中多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中小企业,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就是为中小创生态更完善埋下了很好的种子。”吴国平称,强调这些,预示着未来这些细分领域将有新机会,新机遇,“我们坚定看好中小创的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