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拿出了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主席结合中国哲学、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着眼,为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的人们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力量。
“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
当前,人类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为强劲。与此同时,人类也处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面对变乱频仍的世界形势,国际社会怀着期待与迷茫交织的心绪,渴望一个明确的声音,引领前行。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习近平主席的话语,传递着信心,饱含着坚定力量。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里卡多·奥提兹看来,习近平主席通过演讲传递出明确的信息,那就是中国在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已经并将一直承担作为大国应负的责任。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第一时间阅读了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的演讲全文。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演讲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习近平主席本人维护当今国际秩序,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诚意和决心。“他直面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选择。人类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世界上的问题不再是哪个单一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的,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
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平等和主权原则,到日内瓦公约确立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联合国宪章明确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万隆会议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亦是基于这些基本的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创新。”俄罗斯地缘政治研究所教授奥特尔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许多体现包容、和谐精神的思想,这种传统智慧在当今世界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它打破了旧有的意识形态界限,为世界的未来提供了崭新视角。
英国卡迪夫大学政治和法律教授罗杰的话代表了当今世界许多有识之士的观点:“人们只有抱团取暖,建立休戚与共、生存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明智的出路。”
“为确保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新的希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知道“怎么了”,更要专注于“怎么办”,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键。正如罗杰所说,“中国的方案是现实可行的,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称赞。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的‘五个坚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将给全球带来新的希望”。
回顾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变的旋律。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种族矛盾、宗教冲突等仍给世界带来不安定因素,没有和平一切繁荣都只是虚无。对此,习近平主席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演讲中将“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放在“中国方案”的首位来阐释,就是源于对历史、对时局的深刻把握。“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正确义利观、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用沟通化解矛盾,用真诚消弭猜忌,中国的外交智慧本身就是对追求持久世界和平的生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