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者如神,难遇易失。在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机遇”已成为稀缺资源,谁把握机遇,谁就领先一步。
改革开放近40年,加入世贸组织15年,一路风雨兼程,中国是受益者,也是付出者。在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嬗变中,中国学习规则、适应规则,有效克服消极面,积极用足有利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快速发展。
纵览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凸显。举目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日益加深,已成全球及各国发展的命运共同者。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中国同世界的互动越来越紧密,机遇共享、命运与共的关系日益凸显,中国机遇的内涵在不断扩充。”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创新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包容的全球化“中国方案”,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以改革求治本 分享共赢机制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为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开出“中国药方”。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变者,法之至也。
全球经济的格局和走势正处在深度变化中。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长周期调整阶段。
中国经济也在增速换档中步入“新常态”。虽然“三期叠加”的形势依然严峻,但中国的目光更长远。
道在易而求之难,验在近而求之远。如何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把握机遇,尤其需要大智慧和新思路。
世界在关注:陷入僵局的全球经济治理大棋,中国怎么走?
中国有大局观。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国家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并在短时间里实现经济增长,但当刺激计划结束后,经济增速也随之回落。”德国柏林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学研究部主任克里斯坦?德瑞格尔坦言,经济刺激政策所能起到的作用已达到极限。
政策抉择的迷雾中,习近平主席作出鲜明论断,强调金融危机后各国推出的周期性政策多是治标不治本,唯有充分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才能让世界经济恢复动能。
从自身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有决心更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中国没有一味加速,“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这是中国一以贯之的负责任态度,更是中国广阔胸襟和大局观的集中体现。
中国有新“药方”。
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这些在西方媒体看来冷僻的组合词汇,在中国落地生根、焕发新生。
进行这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并非简单复制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而是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其实质是“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